"溪光竹色两相宜":溪水的反光与竹子的翠色相得益彰,
"行到溪桥竹更奇":走到溪桥边时竹子的美更加奇丽。
"对此莫论无肉瘦":面对着这美丽的竹子不要说不吃肉而变瘦,
"闭门可忍十年饥":就算关着门饿上十年也能忍受。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云溪一带溪水波光与翠竹颜色相得益彰的美景,尤其是溪桥边竹子的奇特姿态。诗人通过对云溪竹景的描写,借“莫论无肉瘦”“可忍十年饥”这样夸张的表述,抒发了对云溪竹景的深深喜爱,展现出竹景对诗人强大的吸引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由衷赞叹。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溪光竹色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先以“溪光”衬“竹色”,再聚焦“溪桥竹更奇”,着力刻画竹子在溪畔桥边的清奇之态,既与水光相映成趣,又独显挺拔不俗的风姿。这里的“竹”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能体现诗人的精神品格,竹子的高洁、坚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恰是诗人所推崇的品格。
3. 分段赏析
“溪光竹色两相宜”,“溪光”指溪水的波光,“竹色”指竹子的色泽,“两相宜”表示二者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此句描绘了溪边竹林的整体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美好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愉悦的基调。“行到溪桥竹更奇”,“行到溪桥”描述了诗人的行动,走到溪桥边。“竹更奇”则突出了在溪桥边看到的竹子更加奇特。此句进一步描绘了溪竹景色的独特之处,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竹景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对此莫论无肉瘦”,“对此”指面对眼前的溪竹美景,“莫论无肉瘦”意思是不要再提没有肉吃会使人消瘦的事情。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对物质享受(吃肉)的看淡,体现出诗人更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即对溪竹景色的欣赏。“闭门可忍十年饥”,“闭门”表示关起门来,远离外界的干扰。“可忍十年饥”则进一步强调为了眼前的溪竹美景,就算忍受十年的饥饿也心甘情愿。此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溪竹景色的极度喜爱和珍视,将精神享受置于物质享受之上。
上一篇:宋·朱继芳《溪村》
下一篇:宋·杨时《春日五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