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4
bǎi
tān
liè
shèng
qiū
zhì
jīn
xuè
duǎn
diāo
qiú
shuí
zhī
lǎo
jiāng
shàng
yóu
zhěn
dāng
nián
lóu

译文

当年我们兵马百员在深秋河滩之上围猎猛虎,至今我还留着那件刺虎时染上血迹的短貂裘。谁又知道如今我老了躺在床上,还枕着当年那只猛虎虎骨做的枕头以遥念往昔刺虎之英勇。

逐句剖析

"百骑河滩猎盛秋":当年我们兵马百员在深秋河滩之上围猎猛虎,

"至今血渍短貂裘":至今我还留着那件刺虎时染上血迹的短貂裘。

# 短貂裘:用貂皮制成的半大衣。

"谁知老卧江湖上":谁又知道如今我老了躺在床上,

"犹枕当年虎髑髅":还枕着当年那只猛虎虎骨做的枕头以遥念往昔刺虎之英勇。

# 虎髑髅:《西京杂记》载,李广射了老虎,“断其骷髅以为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此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虎髑髅”为核心意象,通过对西北边塞射猎场景的追忆与暮年境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悲愤与对家国的深切眷恋。诗中“犹枕当年虎髑髅”的奇崛想象,将历史典故与个人经历相融合,体现了陆游“悲壮激烈”的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写于陆游八十二岁退居山阴期间。诗中“百骑河滩猎盛秋”追忆乾道八年(1172)在南郑幕府射虎的壮举,“血渍短貂裘”的细节源自诗人《怀昔》诗中“拔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的真实经历,此诗正是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典型的边塞抒怀诗。诗歌通过对边塞射猎场景的追忆与暮年境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报国无门的悲愤与对往昔戎马生涯的眷恋。诗中“犹枕虎髑髅”的奇崛意象,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深化了传统边塞诗“忠君报国”的主题内涵。

2. 写作手法

用典:“犹枕当年虎髑髅”一句化用李广射虎以虎髑髅作枕之事,结合自身经历,回忆当年在西北前线行围射猎、亲刺猛虎的过往。他虽年迈闲居江湖,却依然以当年虎髑髅为枕,表明其刺虎豪情未减,从戎报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对比:诗中通过“百骑河滩猎盛秋”的往昔与“老卧江湖上”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愤。象征:“犹枕当年虎髑髅”以“虎髑髅”象征诗人对往昔英勇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不甘。

3. 分段赏析

《醉歌》首句“百骑河滩猎盛秋”,诗人以雄浑笔触,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秋日行猎图。“盛秋”点明时间,秋高气爽,正是围猎好时节,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肃杀与豪迈之气;“河滩”明确地点,广阔河滩为这场狩猎提供了天然的舞台;“百骑”则描绘出参与狩猎的人员众多,阵容强大,尽显场面之壮观。这一句宛如电影开场的远景镜头,瞬间将读者带入那个金戈铁马、豪情万丈的时代,为全诗奠定了激昂壮阔的基调,也勾起了诗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次句“至今血渍短貂裘”,视角陡然一转,从回忆中的宏大场景拉回到现实。诗人将目光聚焦在一件短貂裘上,上面斑斑血渍清晰可见。这血渍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从血渍中,读者能想象到当年射猎场面的惊心动魄、激烈残酷,诗人与猎物殊死搏斗,短貂裘被溅上鲜血。而诗人多年来一直珍藏这件带着血渍的短貂裘,足见其对那段军旅生涯的珍视与怀念,此句在诗意上承接首句,又为后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埋下伏笔。三、四两句“谁知老卧江湖上,犹枕当年虎髑髅”,诗人将现实与历史紧密交织。“老卧江湖上”描绘出如今年迈的自己,闲居江湖,远离了曾经的战场,有一种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无奈与落寞;“犹枕当年虎髑髅”则借助李广射虎以虎髑髅作枕的典故,结合自身经历,表明即便岁月流逝,身体渐衰,但自己刺虎的豪情壮志丝毫未减,从戎报国的信念依旧坚定不移。“谁知”二字蕴含着深深的感慨,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致使诗人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这二字既是对朝廷的讥讽,也是壮志难酬的愤懑宣泄,有言外之意,余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陆游的《醉歌》语言质朴却饱含力量,通过今昔鲜明对比,往昔百骑河滩狩猎的豪迈与如今老卧江湖的落寞,凸显出诗人内心复杂情感。诗中巧妙运用李广射虎的典故,借“犹枕当年虎髑髅”展现自身壮志未酬却豪情不减,增添了文化底蕴与情感深度。虽题为《醉歌》,却并非醉后无序之语,而是清醒与醉意交融,以“醉”壮胆,使情感表达更为浓烈,淋漓尽致地抒发爱国情怀与对南宋朝廷偏安的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高宗《种竹》

下一篇:宋·赵师秀《数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