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n
sān
shí
liù
sòng
shí

朝代:宋作者:释印肃浏览量:1
‌qié
shè‌
duō
rén
zài
lái
cháng
chí
yuán
jiàn
chén
āi
fēng
líng
fēi
xiǎng
xīn
yìng
fǎn
cháng
guāng
gèng
huí

译文

伽耶舍多尊者再次来到人间,常常手持圆满的明镜,远离尘世的污染。风铃虽然没有真实的声响,但我的心能与之相应,一旦回归到常住的光明境界,就再也不返回到尘世了。

逐句剖析

"伽耶舍多人再来":伽耶舍多尊者再次来到人间,

# 伽耶舍多人再来:旧注:第十八伽耶舍多尊者。

"常持圆鉴离尘埃":常常手持圆满的明镜,远离尘世的污染。

"风铃非响我心应":风铃虽然没有真实的声响,但我的心能与之相应,

"一返常光更不回":一旦回归到常住的光明境界,就再也不返回到尘世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赞三十六祖颂(其十八)》是南宋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为组诗的其中一首。诗的首句描述了伽耶舍多尊者再次来到人间时的状态,次句体现了他内心的纯净和对尘世的超脱。第三句则进一步阐述了他的修行境界,风铃虽无声但心能感应,象征着他内心的敏锐和对佛法的领悟;末句表示他一旦达到常住的光明境界,就不再回到尘世的轮回之中,表达了对解脱和觉悟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伽耶舍多人再来,常持圆鉴离尘埃。”​​这两句诗中“伽耶舍多”明确了赞颂的对象,“人再来”点明了他再次来到人间的特殊身份。“常持圆鉴”中的“圆鉴”可理解为圆满的明镜,象征着他内心的纯净和智慧,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离尘埃”则表示他远离了尘世的烦恼和污染,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两句诗通过对伽耶舍多尊者的形象描写,展现了他作为祖师的崇高和神圣。​​后两句:“风铃非响我心应,一返常光更不回。”​​这两句诗中“风铃非响”表面上是说风铃没有发出真实的声响,但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暗示着一种超越感官的境界。“我心应”表示诗人的心能够与之相应,体现了对这种境界的理解和感悟。“一返常光”中的“常光”可理解为常住的光明境界,代表着解脱和觉悟。“更不回”则强调了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就不再回到尘世的轮回之中,表达了对这种境界的坚定追求。这两句诗通过对风铃和心的关系的描写,以及对光明境界的描述,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传达了佛教的禅理和修行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

下一篇:宋·释印肃《谢戴安抚书院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