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féng
liǔ
zhōng
yōng

朝代:唐作者:李端浏览量:2
luò
zhòng
shān
hūn
xiāo
xiāo
fán
kān
liǎng
chù
宿
gòng
tīng
shēng
yuán

译文

日暮时分,群山都在一片昏暗之中,接着,一阵密集的雨袭来。今夜,你我哪里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逐句剖析

"日落众山昏":日暮时分,群山都在一片昏暗之中,

# 山昏:一作“星分”。昏:昏暗。,日落:日暮。

"萧萧暮雨繁":接着,一阵密集的雨袭来。

# 繁:密集。,暮雨:傍晚的雨。,萧萧:象声词,形容雨声。

"那堪两处宿":今夜,你我哪里能忍受宿于两地,

# 那堪:哪能忍受。那,古通“哪”。堪:可,能。

"共听一声猿":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描绘了一幅暮色降临时分,群山昏暗,暮雨纷纷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营造出孤寂、萧瑟的氛围;后两句“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则将笔触转向诗人与友人柳中庸的分别处境,直言难以忍受与友人分隔两地,只能各自倾听猿猴的悲鸣,以猿声烘托出离别的哀愁与内心的孤寂。全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伤感之情,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端(?~?),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为杭州司兵参军。曾隐居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贞元初。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卢纶等并称。其尤喜作律体,多酬赠唱和之作,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代村中老人答》《宿石涧店闻妇人哭》《巫山高》《赠康治》等为传世佳作。今有《李端诗集》3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行旅诗。全诗情景交融,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思巧妙融合,细腻地展现出诗人的离愁别绪,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牵挂。

2. 分段赏析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首句描绘了太阳落山时,群山逐渐被暮色笼罩,变得昏暗的景象,给人一种压抑、阴沉的感觉,点明了时间是傍晚。次句“萧萧暮雨繁”,进一步渲染了氛围,“萧萧”写出了雨声的萧瑟,“暮雨繁”则强调雨势的繁密。这两句诗通过对日落、群山、暮雨等自然景象的描写,景中含情,为全诗奠定了凄凉、孤寂的情感基调。“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在这样凄清的环境中,诗人想到自己和友人柳中庸即将分别,要在两地住宿,却只能共同听到那凄厉的猿鸣声。“那堪”一词直抒胸臆,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与友人分别的不舍和难以忍受的孤独之感。“一声猿”既属写实,描绘出周围环境的静寂,同时猿啼在古诗中常象征着愁苦,这里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猿声之中,设想两人分宿两地却能共听猿声,更增添了相思的厚度和凄凉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孙元晏《晋·蒲葵扇》

下一篇:唐·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