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zhèng
dào
·
·
zhèng
dào

朝代:宋作者:释印肃浏览量:1
dāng
chù
cháng
zhàn
rán
shén
guāng
wǎng
西
tiān
shān
huà
duò
lóng
tán
xiào
rěn
tūn
shēng
gèng
yán

译文

不离开当下所在之处,心境常保持清澈安然的状态,神光也不前往西天求法。德山因话有失误被龙潭嘲笑,强忍怨气保持沉默,不再多言。

逐句剖析

"不离当处常湛然":不离开当下所在之处,心境常保持清澈安然的状态,

"神光也不往西天":神光也不前往西天求法。

"德山话堕龙潭笑":德山因话有失误被龙潭嘲笑,

"忍气吞声更不言":强忍怨气保持沉默,不再多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南宋僧人释印肃所作的一首偈颂。诗歌围绕佛教“证道”主题展开,前两句阐述佛性本在当下、无需向外追寻的道理;后两句引用唐代高僧德山宣鉴与龙潭崇信的禅宗公案,以“德山话堕龙潭笑”的典故,说明修行中不执着言语、顿悟自明的境界。全诗语言质朴直白,运用典故说理,传递出佛教“向内求心、不立文字”的哲理,体现了禅宗偈颂借诗明志、阐释佛法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释印肃号普庵,六岁出家,后曾拜大沩牧庵忠公等名师求学,二十八岁受具足戒。其诗作创作于主持慈化寺期间(1141-1169),是《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的一部分,后来被收入《续藏经》卷六十九。据《普庵印肃禅师语录》记载,这些偈颂大多是他在接引学道之人时即兴创作的,借诗偈的形式传递禅宗的核心要义。这首偈颂便是其中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不离当处常湛然”:此句点明修行的关键在于不离开当下所处的环境,保持一种清澈、安然的心境。这是禅宗修行的重要基础,意味着修行者要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时刻觉察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直接在当下体悟佛法的真谛。“神光也不往西天”:神光即慧可,他是禅宗二祖。传统观念中西天是佛法的源头,但慧可并未前往西天求法,说明禅宗强调内心的觉悟,不依赖外在的地域和形式去获取佛法。这体现了禅宗“即心即佛”的思想,即佛法就在自己心中,无需向外四处寻觅。“德山话堕龙潭笑”:德山宣鉴禅师在与龙潭崇信禅师的对话中,因言语失误而被嘲笑。这一公案反映出在禅宗修行中,语言和思维的局限性。德山的“话堕”提醒修行者不能仅仅依靠言语来表达和理解佛法,而要超越语言的束缚,从内心去体悟。“忍气吞声更不言”:描绘了德山在被嘲笑后,选择忍气吞声、不再争辩的情景。这体现了禅宗修行者面对他人的质疑和嘲笑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沉默,不通过言语去争高低,而是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去面对,进一步强调了内心觉悟和默默修行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

下一篇:宋·释印肃《一一光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