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zhèng
dào
·
·
zhèng
dào

朝代:宋作者:释印肃浏览量:1
liǎo
zhī
èr
kōng
xiàng
jīn
zhuāng
wéi
xiàng
xiāng
huā
dēng
shuí
zhī
zài
máo
tóu
shàng

译文

彻悟“空”与“无相”二法真谛,泥塑金装不过是佛像皮相。日日焚香供花,夜夜点起明灯,谁知真佛性显于一毛之端。

逐句剖析

"了知二法空无相":彻悟“空”与“无相”二法真谛,

"泥塑金装为佛像":泥塑金装不过是佛像皮相。

"日日香华夜夜灯":日日焚香供花,夜夜点起明灯,

"谁知在一毛头上":谁知真佛性显于一毛之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证道歌(其一百十四)》是南宋僧人释印肃所作《证道歌》中的一首,属佛教偈颂体古体诗。诗歌围绕“佛性本质”展开,前两句点明“一切法本无固定相状”的空性哲理,却直指世人执着于塑造泥胎金漆的佛像;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日日香花夜夜灯”的日常供佛场景作引,最终落在“谁知在一毛头上”的顿悟——真正的佛性不在庄严的形式里,而在最细微处。全诗语言质朴直白,用“泥塑金装”与“一毛头”的对比,破除对表象的执着;以小见大的手法,将抽象佛理转化为具体意象,引导读者超越外在形式,体悟内在本质。作为佛教修行者的体悟之作,它传递了“佛性本自具足,无需外求”的核心思想,语言通俗却哲理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释印肃,号普庵。他六岁出家,之后曾向大沩牧庵忠公等有名的师父求学,二十八岁时接受了具足戒。他的诗作创作于主持慈化寺的时期(1141-1169),是《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的一部分,后来被收录到《续藏经》卷六十九中。根据《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的记载,这些偈颂大多是他在接引弟子时随口创作的,通过诗偈的形式来传达禅宗的核心要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了知二法空无相”开门见山,点出对“空”与“有”两种境界的认知——一切现象的本质皆无固定形相。次句“泥塑金装为佛像”笔锋一转,用具体的“泥塑”“金装”佛像作例,将抽象的哲理落实到日常可见的宗教形象上:人们常以为庄严的佛像就是佛法的体现,却忽略了其本质。第三句“日日香华夜夜灯”进一步强化这种日常场景:香花供奉、长灯不熄,看似是对佛的虔诚,实则陷入了对形式的执着。末句“谁知在一毛头上”突然转折,以“一毛头”(即极细微的事物)作比,暗含佛性不在宏大的外在形式中,而存在于最微小、最本真的当下。全诗语言质朴如口语,却层层递进,先立哲理再举世相,最后以反问启发思考,引导读者跳出对形式的迷信,领悟“佛在心中”的真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印肃《金刚随机无尽颂·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下一篇: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