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化空身即法身":虚幻变化的空身即是法身,
"且无分别与缘情":且要摒弃分别心与世俗情执。
"青青翠竹无非相":青翠的翠竹无一不是法相的显现,
"郁郁黄花搭地灵":繁盛的黄花承载着大地的灵性。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禅宗偈颂。介绍了释印肃借“法身即空身”“翠竹黄花皆法相”意象,阐释禅宗“即心即佛”思想,结合修行观展现禅悟境界,以佛教意象与禅门譬喻,传递宋代禅宗“以诗明禅”内涵。
2. 分段赏析
首句“幻化空身即法身”,以法身遍在的禅理开始阐述。“幻化空身”指向世间万象的虚幻本质,“法身”则是佛教语境中蕴含真如、遍在永恒的本体。此句直接点明二者的同一性,打破世俗对“虚幻”与“真实”的割裂认知,传递禅宗“即相显性”主旨,让修行者领悟:看似虚幻的外境,实则是法身的显现,为全偈奠定直指本质的基调。次句“且无分别与缘情”,承接首句理路,指引修行实践。“无分别”是禅宗对治烦恼的关键,摒弃对事物的主观判别;“缘情”指世俗的情感攀附。诗人倡导超越分别、放下情执,因唯有如此,方能契合“幻化空身即法身”的悟境——当不再执着于是非、爱憎,才能洞察万象本为法身的真相,在修行中向内回归本心。第三句“青青翠竹无非相”,融合自然意象,借具象景物诠释抽象禅理。以“青青翠竹”这一日常可见的自然物象为喻,说明翠竹的形态(“相”),并非独立于法身之外。翠竹的生长、荣枯,皆是法身的体现,消解了“法身”的抽象性,让修行者明白:佛法不离世间,触目所见的景物,都可作为参悟法身的契机,将高深佛理融入具体感知。末句“郁郁黄花搭地灵”,延续“借物说禅”思路。“郁郁黄花”绽放于大地(“搭地”),其生机盎然之态,彰显“地灵”(可理解为大地蕴含的灵性、法性)。黄花虽微小,却与大地法性相融,进一步佐证法身遍在——无论翠竹之挺秀,还是黄花之朴素,皆含藏法性,世间万物无一不是法身显现,呼应开篇“幻化空身即法身”的论断,完成禅理的闭环阐释。
3. 作品点评
此作是《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的核心内容,在南宋禅林中流传甚广。明代《续藏经》将其收录后,成为研究宋代禅宗思想的重要文献。诗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等句,常被后世禅僧引述,还衍生出“黄花翠竹西来意”等公案。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忽滑谷快天在《禅学思想史》中,也多次谈及这组诗作的禅学价值。
上一篇: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
下一篇: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