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直入如来地":一旦顿悟便可径直抵达如来的觉悟境地,
"自是众生不了利":只是众生无法明了根本利益。
"行住坐卧总皆真":日常的行、住、坐、卧之中皆蕴含佛法真如,
"逐末兴心成执滞":若追逐细枝末节并兴起妄心,便会陷入执着滞碍。
1. 分段赏析
“一超直入如来地”此句体现了禅宗独特的修行理念——顿悟。“一超”强调了修行者一旦机缘成熟,悟得佛法真谛,便能超越常规的修行次第,“直入如来地”,直接进入佛的境界,即达到最高的觉悟状态。这表达了禅宗对修行者超凡悟性的期许,以及对佛法顿悟力量的高度肯定,为修行者指出了一条超凡入圣的快捷路径。“自是众生不了利”与上句形成鲜明对比,指出众生由于无明愚痴,无法明白修行解脱对自身的根本利益。“自是”表明这是众生自身的局限所致,他们在尘世中追逐虚幻的利益,却忽视了能让自己超脱生死轮回的佛法,从而在生死苦海、六道轮回中流转不息,难以证得解脱,流露出诗人对众生迷惑颠倒状态的惋惜与悲悯。“行住坐卧总皆真”这一句是禅宗“平常心是道”思想的生动体现。它强调修行并非局限于特定的仪式或场所,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行走、站立、坐下还是卧眠,这些平常的行为中都蕴含着佛法的真谛,都是修行的契机。这启示修行者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体悟佛性,将修行融入到日常的一举一动中,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生活中的佛法,从而达到修行的目的。“逐末兴心成执滞”此句批判了众生舍本逐末的行为。众生往往不明白生活中的点滴皆有佛法,反而去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声色犬马等细枝末节,在这些虚妄的事物上兴起贪嗔痴等种种心,从而陷入执着和滞碍之中。这种执着阻碍了他们对佛法真谛的体悟,使他们远离了本具的佛性,无法获得心灵的解脱与自在,强调了修行者要摒弃对世俗琐事的执着,回归到对内心佛性的探寻上。
上一篇: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
下一篇: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