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ǎn
láng
guī
·
·
suì
hán
táng
xià
zhū
méi

朝代:宋作者:赵彦端浏览量:1
suì
hán
táng
xià
liǎng
zhū
méi
shāng
liáng
xiān
hòu
kāi
chūn
qián
rào
qiān
huí
huā
lái
chūn
yòu
lái
bīng
duàn
kān
cái
hán
kōng
nuǎn
āi
wèi
jūn
fān
dòng
qián
pēi
jiǔ
xǐng
xiāng
mǎn
huái
怀

译文

岁寒堂前两株梅树静立。仿佛在商议谁先绽放谁后开。春日未至时日日徘徊。待到梅花初绽,春天却还未真正到来。冰棱可被斩断,白玉能被剪裁。寒冷却澄澈的天空不见半点尘埃。为你斟满腊月前酿好的酒。酒意微醺时,衣襟已沾满梅花的幽香。

逐句剖析

"岁寒堂下两株梅":岁寒堂前两株梅树静立。

"商量先后开":仿佛在商议谁先绽放谁后开。

"春前日绕一千回":春日未至时日日徘徊。

"花来春又来":待到梅花初绽,春天却还未真正到来。

# 又:一作未。

"冰可断":冰棱可被斩断,

"玉堪裁":白玉能被剪裁。

"寒空无暖埃":寒冷却澄澈的天空不见半点尘埃。

"为君翻动腊前醅":为你斟满腊月前酿好的酒。

"酒醒香满怀":酒意微醺时,衣襟已沾满梅花的幽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阮郎归·岁寒堂下雨株梅》是南宋词人赵彦端的代表作品,创作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冬季,当时作者正担任钱塘县主簿。词作通过对岁寒堂前两株梅花傲雪凌霜姿态的描绘,既赞美了梅花清雅高洁的品格,也寄托了文人独立不群的情志。上阕借助“冷蕊伴疏枝”等意象刻画梅花的风骨,下阕则转向书写“酒醒香满怀”的人生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冬季,当时赵彦端正担任钱塘县主簿,在岁寒堂赏梅时触景生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岁寒堂前两株梅花次第开放、绕看待春的细致描写,以及“冰可断,玉堪裁”等对其坚韧品格的刻画,结合为梅翻酒、酒醒香满的情景,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姿态,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岁寒堂下两株梅”,此句点明地点与“两株梅”,以“岁寒”呼应梅花凌寒独放的品性。此句拟人化的表达,赋予梅花生命力。寒堂与梅花的对比,突显其清冷孤傲的品格。“商量先后开”,此句“商量”二字拟人精妙,将梅花拟作低语商议的友人,赋予其人格化特征,既表现梅花次第开放的动态过程,又暗含诗人对梅花的细腻观察,语言活泼灵动,意境清新。“春前日绕一千回”,此句“日绕”以夸张笔法(“一千回”)强化诗人对梅花开放的殷切期待,以日光徘徊的意象烘托堂前静谧氛围。梅花凌寒早放与春日迟到的反差,进一步凸显其坚韧特质。“花来春又来”,此句通过写梅花已绽而春尚未至,待春归时花已凋零。表面写自然时序,实则暗含对短暂美好的珍视,以及物候变迁中蕴含的哲思,语言平实却意蕴深长。下片:“冰可断,玉堪裁”,此句以“冰”“玉”喻梅,既写其色如玉、质如冰的特性,又象征高洁品格。动词“断”“裁”赋予梅花刚劲之力,打破柔弱花木的刻板印象,展现其凌寒不屈的精神境界。“寒空无暖埃”,此句“寒空”呼应前文冰玉意象,强化严寒氛围;“无暖埃”以否定句式凸显环境的纯粹冷寂。此句既写实景,又暗喻超脱尘俗的精神追求,与梅花意象形成物我交融。“为君翻动腊前醅”,此句“腊前醅”指腊月酿制的酒,呼应岁末寒冬的时间节点。“翻动”动作打破静谧,转入人事活动,以温酒动作表达对梅花的礼赞,情感由冷寂转向热烈,结构张弛有度。“酒醒香满怀”,此句收束全篇于嗅觉体验,“香满怀”既实写梅香浸染衣襟,又虚指精神世界的充盈。酒醒后余香缭绕,将香气升华为心灵感悟,形成物我合一的意境,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彦端《江城子·上张帅》

下一篇:宋·赵彦端《眼儿媚·王漕赴介庵赏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