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一向几多垂":在溪水的南边,一直以来都有许多东西低垂着,
"欲咏终难比并伊":想要吟咏它却终觉难以与它相比。
"应是彤庭将御试":想来应该是朝廷即将举行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了,
# 是:旧山楼本、草堂集本、张本、四库本作似。
"麻衣群见折腰时":穿麻衣的寒士们拜见时纷纷折腰的样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寄情诗。以雪后竹枝垂坠景象为依托,借“麻衣”典故关联科举应试场景,含蓄表达对科举情境的隐微观照,将自然咏物与社会人文思考相融合,展现独特的诗意联想与文化内涵。
2. 写作手法
起兴:“溪南一向几多垂”,以溪南雪竹纷纷下垂的景象起兴。先呈现眼前雪竹之态,为后文抒发对雪竹的咏叹、联想科举场景等做铺垫,借自然物象引发情感与思绪,让诗意从自然之景自然过渡到人文联想。比喻:“应是彤庭将御试,麻衣群见折腰时”,把雪竹垂枝之态暗喻为科举时麻衣寒士折腰之姿。以社会场景里的人物动作,类比自然中竹枝下垂,将雪竹神韵与人文情态融合,让抽象难描的雪竹姿态,借熟悉的科举画面具象呈现,新颖且含蓄。
3. 分段赏析
首句:“溪南一向几多垂”,借雪竹垂枝展开起兴。描绘溪南雪竹纷纷下垂之态,从视觉呈现雪竹外形,为后文言志做铺垫,“一向”“几多”勾勒雪竹整体风貌,简洁勾勒画面。次句:“欲咏终难比并伊”,倾吐咏物难摹其神韵的慨叹。诗人想咏雪竹却觉难媲美,以主观感受突出雪竹神韵独特,“比并”二字,尽显雪竹不凡,诗人对其的赞赏与难以描摹之感溢出。后两句:“应是彤庭将御试,麻衣群见折腰时”,笔法陡转,依托科举场景,暗中比拟竹枝折腰之姿。联想奇妙,把雪竹下垂联想成寒士朝堂折腰,将自然物与社会场景、人物情态融合,托物寓理,让雪竹承载人文内涵,使诗意含蓄深刻,拓宽诗歌意境。
上一篇:宋·魏野《和冯亚寄进士孙磻》
下一篇:宋·魏野《寄赠知洋州李泽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