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韬日不成晴":薄云遮住了太阳,
# 不成晴:不是晴天。,薄云韬日:一片薄云将日光遮住。韬,藏。
"野水通池渐欲平":野水灌满了池塘。
# 渐欲平:池塘水渐渐涨满。,通池:与池塘相通连。,野水:山野间无名的小溪流。
"绿叶忽低知鸟立":忽见绿叶低垂,那是鸟儿歇立枝上,
"青萍微动觉鱼行":又觉青萍晃动,那是鱼儿搅起微浪。
# 青萍:水中浮萍。
"醉游放荡初何适":醉里任我随意游逛,
# 初何适:谓本欲何往,自己也说不清。适,往。,放荡:不受拘束,任意而行。
"睡起逍遥未易名":醒来有说不出的自由欢畅。
# 未易名:谓其中乐趣实在难以表达出来。名,说明白。,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
"忽遇湖边隐君子":蓦然在湖边与隐士相逢,
# 隐君子:隐居自适之人。
"相携一笑慰余生":携手一笑了却残生惆怅。
# 馀生:残年。,相携:本意为相互牵着手。此处指同游。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乡村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在初夏时节闲步村落间所见的多云天气、野水通池、鸟立绿叶、鱼动青萍等景色,以及与隐士相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清静悠闲的生活状态和心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脱胎谢朓"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的平叙结构,通过倒转叙景形成"果—因"的跳跃式表达,使画面更具动态层次感。情景交融:前四句以"湖塘漫涨""绿叶田田"等细腻物象构建闲适意境,后四句转入"放荡""逍遥"的主观抒怀,实现景语与情语的有机融合。
3. 分段赏析
《初夏闲步村落间》前四句描绘初夏闲步所见之景,天气多云,湖塘水涨,荷塘绿叶繁茂,小鸟栖息其上,青萍微动,小鱼游弋,万物和谐。诗人以细腻笔触,将最细微动态景色尽收眼底,其中颔联“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采用先果后因写法,从绿叶低、青萍动的现象引出鸟立、鱼行的原因,符合直觉感受规律,生动展现诗人对景物的主观感受,且此联脱胎于谢朓诗句,却以倒转叙景使诗意更浓。后四句重在抒怀,写睡后闲游,不知欲往何处,那份闲适自在难以言传,与湖边隐士相逢携手、会心而笑,更让诗人深感快慰,将闲适、逍遥之情推向极致,表达出诗人在偶然出游中觅得清新诗境、体会和平心境的难得,整首诗展现出诗人与自然融合无间的悠然兴会之感。
4. 作品点评
《初夏闲步村落间》是陆游七言律诗中的作品,其价值在于生动展现了南宋乡村初夏的独特风貌。写作特色鲜明,诗人笔触细腻入微,将湖塘、绿叶、小鸟、青萍、小鱼等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颔联“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堪称亮点,采用先果后因的创新写法,既符合直觉感受规律,又从南朝诗人谢朓诗句脱胎而来且更具诗意,清新可人、琢语尖新。全诗以“睡起”“醉游”起兴,围绕“放荡”“逍遥”展开,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又句式错落,结构精巧。诗中蕴含着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闲适自在的心境,与自然融合无间的悠然兴会之感值得反复品味。
# 诗写初夏乡村的风物景观:那遮蔽烈日的薄云,池中暗涨的水,站立绿枝的鸟,触动青萍的游鱼,都形状鲜活,富有情致。钱钟书说陆游闲适诗,善用细腻的笔触,“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钱钟书《宋诗选注》),此诗可为一例。诗所表达的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闲适似隐的心情,都颇似陶渊明。其中“睡起逍遥未易名”一句,也与陶《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意相近。不过陶诗更平淡自然,一切全在不经意之中;而陆诗则精于雕琢,主观色彩更浓重。
现代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以宪《宋诗三百首详注》
下一篇:宋·陆游《晚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