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tán
xiào
lián

朝代:唐作者:李咸用浏览量:3
shēng
xún
shī
lín
jiān
hào
jīng
hǎo
shì
jìn
cóng
nán
chù
shào
nián
xiàng
zhōng
qīng
zhī
guì
jiàn
jiē
qián
dìng
wèi
jiàn
shū
yōng
suì
yǒu
chéng
dào
jìn
lái
hòu
jìn
shàn
kāi
jīn
kǒu
gōng
qīng

译文

战鼓声里寻找《诗经》《三礼》,战乱之间前去京都参加“明经”科考。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所以年轻人不要去贪图那轻而易举的事情。虽然知道人的贵贱都是各自的命运先前注定的,但没有见到谁懒懒散散就能成功。我们儒学之士近来缺少后辈之人,你在口试时要好好用你的辩才应答公卿的提问。

逐句剖析

"鼓鼙声里寻诗礼":战鼓声里寻找《诗经》《三礼》,

# 诗礼:指仕进。,鼓鼙:军鼓。

"戈戟林间入镐京":战乱之间前去京都参加“明经”科考。

# 镐京:西周京城,故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戈戟林间:指战乱中。

"好事尽从难处得":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

"少年无向易中轻":所以年轻人不要去贪图那轻而易举的事情。

"也知贵贱皆前定":虽然知道人的贵贱都是各自的命运先前注定的,

"未见疏慵遂有成":但没有见到谁懒懒散散就能成功。

# 遂:就。,疏慵:散漫慵懒。

"吾道近来稀后进":我们儒学之士近来缺少后辈之人,

"善开金口答公卿":你在口试时要好好用你的辩才应答公卿的提问。

# 公卿:指有权有势的大官。,金口:敬称他人之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谭孝廉赴举》为唐代诗人李咸用精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这两句,乃是李咸用对谭孝廉语重心长的劝勉。诗人意在告诫谭孝廉,切不可妄图轻易获取功成名就的机会,若想在人生中有所建树,就必须拥有知难而进的非凡勇气与坚定精神。毕竟,倘若仅仅贪图安逸享乐,就绝难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在这一诗联中,作者从正反两个维度,着重强调了年轻人若要成就大事,理应具备的精神素养。而这种观点,与欧阳修在《伶官传序》里所提出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两句诗极具现实意义,既能用来劝诫广大青少年,务必戒除骄躁之气,勤奋刻苦,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收获成功;也可用于开导那些遭遇失败的人,使其明白世间的好事、善事,无一不是历经艰难困苦才得以实现的,从而激励他们秉持败不馁的执着精神,奋勇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咸用(?~?),唐代诗人。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曾为浙西推官,世称李推官。为人重节操,论交持古道。工诗,尤擅乐府、律诗。其诗远学魏晋至初唐风格,近承中唐张籍、李贺一路,部分作品古调高迈。亦多作律诗,咏物、赠答之作清新警切,能得人情物理。在晚唐诗人中,其属众体兼备者。代表作品有《长歌行》《秋夕》《咏柳》等。著有《披沙集》六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咸用身处晚唐时期。彼时,社会矛盾如滚雪球般愈发尖锐,国家形势每况愈下,国势衰颓,朝堂之上政治黑暗混乱,各地战火纷飞、兵荒马乱。这般动荡局势下,普通百姓生活艰难,连士人寻求仕途进身的道路,也布满重重阻碍。受此大环境影响,晚唐诗歌的风貌与盛唐时期截然不同。不再有盛唐时那种雄浑开阔、明朗秀丽的蓬勃气象,反而被浓厚的感伤、悠叹氛围所笼罩。而且,晚唐诗在风格层面发生显著转变,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其中一个重要表现,便是诗歌创作逐渐走向俚俗化,同时,诗人们还热衷于在抒发身世感慨时,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深入议论。罗隐、杜荀鹤在这方面表现得极为明显,李咸用也有着类似的创作倾向,其作品《送谭孝廉赴举》便是很好的例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劝勉诗。通过送别谭孝廉,营造出一种鼓励其积极进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谭孝廉的殷切期望,劝诫他在科举道路上要不怕困难,脚踏实地,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所秉持理念传承的担忧,期望谭孝廉能在仕途中有所作为,传承正道。

2. 写作手法

象征:“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戈戟”是戈和戟,代指兵器,“戈戟林间”象征着艰难险阻和充满挑战的环境。“镐京”为西周国都,这里借指京都,象征着实现理想和追求功名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谭孝廉在战乱中前往京都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突出了他不畏艰难、追求知识和功名的决心。

3. 分段赏析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首联描绘出一幅动荡不安的画面,友人谭孝廉在战鼓声、兵戈声中依然执着地追寻诗礼学问,前往京城参加考试。“鼓鼙声”“戈戟林”营造出紧张、危险的氛围,衬托出友人不畏艰难、一心向学的精神,为全诗奠定了昂扬的基调。“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颔联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语。诗人告诉友人,美好的事情往往需要经历艰难险阻才能获得,年轻人不能因为事情看似容易就掉以轻心。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劝诫作用,提醒友人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勤奋努力。“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颈联进一步阐述人生哲理。诗人承认贵贱可能是前生注定的,但同时强调,从未见过懒惰懈怠的人能够取得成功。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豁达态度,又鼓励友人要勤奋努力,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尾联诗人自谦自己的学说少有后辈来学习,同时鼓励友人在面对公卿时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善开金口”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在公卿面前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学识,为未来的仕途打下良好的基础。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饱含着诚挚情感,字里行间既是对谭孝廉赴举送上的鼓励与祝福,也不经意间流露出作者自身的心境。诗中,诗人匠心独运地勾勒出举礼的庄重场景、战争的残酷画面以及成就背后的艰难历程,借由这些不同场景的铺陈,深刻展现出其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对努力奋斗价值的认同,以及对变幻命运的深沉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登兖州城楼》

下一篇:唐·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