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yīn
shì
zàn

朝代:宋作者:释宗杲浏览量:3
guò
zhèng
míng
xiàn
qián
guān
zài
yǎn
guān
zhū
yīn
shēng
ěr
tīng
zhòng
miào
èr
miè
shuí
shòu
shuō
zhě
shì
shuō
miè
shuí
wèi
shuō
zhě
néng
guān
suǒ
guān
néng
tīng
suǒ
tīng
fǎn
guān
guān
tīng
zhě
shì
suǒ
yǒu
zāi
guān
shì
yīn
kuài
shuō
shì
shì
tīng
zhě
yǒu
jīn
máo
biàn
liáng
jiè
kōng
zuò
huàn
yán
zàn
shì
zhēn
shí
xiàng

译文

过去是正法明如来,如今示现为观自在菩萨。以眼观照种种声音,以耳聆听种种妙色。这两种意义都归于寂灭,谁在领受这样的说法呢。这样的说法本身也归于寂灭,那么又是谁在进行这样的说法呢。能观照的和所观照的,能聆听的和所聆听的对象。再反过来观照那个观照者和聆听者,这也是不存在的。伟大的观世音菩萨啊,快快宣说这样的妙法。这样的妙法不可思议,能听闻的人也非常稀有。我现在用一根汗毛,去丈量整个法界虚空。说出这样如幻的话语,来赞颂这真实不虚的要义。

逐句剖析

"过去正法明":过去是正法明如来,

"现前观自在":如今示现为观自在菩萨。

"眼观诸音声":以眼观照种种声音,

"耳听众妙色":以耳聆听种种妙色。

"二义俱寂灭":这两种意义都归于寂灭,

"谁受此说者":谁在领受这样的说法呢。

"是说亦寂灭":这样的说法本身也归于寂灭,

"谁为此说者":那么又是谁在进行这样的说法呢。

"能观及所观":能观照的和所观照的,

"能听洎所听":能聆听的和所聆听的对象。

"返观观听者":再反过来观照那个观照者和聆听者,

"是亦无所有":这也是不存在的。

"大哉观世音":伟大的观世音菩萨啊,

"快说如是法":快快宣说这样的妙法。

"是法不思议":这样的妙法不可思议,

"听者亦希有":能听闻的人也非常稀有。

"我今以一毛":我现在用一根汗毛,

"遍量法界空":去丈量整个法界虚空。

"作此如幻言":说出这样如幻的话语,

"赞是真实相":来赞颂这真实不虚的要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音大士赞》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以赞颂观音大士为主题,内容上先描述观音大士过去为正法明,如今为观自在,接着从“眼观音声,耳听众色”等方面阐述了一种空性观念,认为能观与所观、能听与所听皆无所有,强调观音大士所说法的不可思议。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对观音大士特性的描述以及对佛法观念的阐释,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意境。分段来看,开篇点明观音大士的身份,中间层层递进阐述相关佛法理念,结尾表达自己以一毛遍量法界空来作赞。这首赞诗通过对观音大士的赞颂,展现出深厚的佛教思想内涵,语言简洁却蕴含着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将对观音大士的崇敬与对佛法空性的领悟融合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直接点明观音大士过去是正法明如来,现在以观自在菩萨的形象度化众生,简洁地交代了观音的身份,为后文对其神通和佛法的赞颂做铺垫。“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打破常规的感官认知,说观音大士能用眼睛观照声音,用耳朵聆听美妙的色相,突出了观音大士超越常人的神通和对世间万物的洞察入微。“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这几句通过对“观”与“听”的寂灭状态的探讨,以及对说法者和受法者的追问,营造出一种空灵、玄妙的意境,引发读者对佛法高深义理的思考。“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进一步深入剖析能观与所观、能听与所听的关系,最后得出一切皆无所有的结论,体现了佛教中“空”的思想,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直达本质的智慧。“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直接表达对观世音菩萨的赞叹,称其能快速宣说如此不可思议的佛法,而能听闻此法的人也是极为稀有的,强调了佛法的珍贵和观音菩萨说法的殊胜。“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要”,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示要用一根毛发去丈量法界虚空,最后表明自己所作的赞词如同幻言,但目的是为了赞颂观音大士佛法的真实要义,以奇幻的表达收束全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再次强调了对观音大士及其佛法的崇敬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真山民《自适》

下一篇:宋·梅挚《琵琶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