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g
xiāo
yàn
xiù
cái
shī
juàn
hòu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4
shēng
tóng
chī
rén
nǎi
lòu
kōng
jūn
shī
miào
chù
néng
shí
zhèng
zài
shān
chéng
shuǐ
驿
zhōng

译文

诗歌的法则并非孤立存在,自古以来皆源于现实,愚昧者却妄想雕琢虚无之物。你诗中的精妙之处,我深能体悟,正蕴藏于跋山涉水的旅途见闻里。

逐句剖析

"法不孤生自古同":诗歌的法则并非孤立存在,自古以来皆源于现实,

"痴人乃欲镂虚空":愚昧者却妄想雕琢虚无之物。

"君诗妙处吾能识":你诗中的精妙之处,我深能体悟,

"正在山程水驿中":正蕴藏于跋山涉水的旅途见闻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七言绝句诗组,本诗为第二首。开篇即表明观点,诗人引用佛教语来探讨创作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后两句既赞美了萧诗,也点明了创作的正确方向。本诗写出了作者对诗歌创作规律的看法,表达了对萧彦毓诗歌的赞赏、对后辈的期许与引导,以及自身的文学自信与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痴人乃欲镂虚空”中那些试图脱离现实、凭空创作的“痴人”与萧彦毓进行对比。“痴人”的创作方式是在虚空中雕琢,是不切实际的;而萧彦毓的诗则“正在山程水驿中”,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悟。用典:诗的首句“法不孤生自古同”运用了佛家禅宗的典故。“法不孤生”是禅宗的一种说法,陆游借此来表达诗歌创作的规律,即诗思不能孤立地产生,必须有现实的基础。

2. 分段赏析

首句“法不孤生”源自佛家禅宗,原指佛道等佛法不是孤立产生的。陆游在此借用来指诗思,意思是诗歌创作的灵感、构思等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其现实基础和客观来源,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为全诗奠定了关于创作与现实关系的理论基调。第二句“痴人”指那些不明白创作规律的愚昧之人;“镂虚空”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人试图在虚空中雕刻出东西,即脱离现实、闭门造车,试图仅凭主观想象来进行诗歌创作的行为。第三句“君诗”明确指向萧彦毓的诗歌,“妙处”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萧诗的赞赏,表明陆游认为萧彦毓的诗有独特的美妙之处。“吾能识”则有一种自信和肯定的语气,显示出诗人自认为能够领会萧诗的精髓,也拉近了诗人与萧彦毓之间的距离,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尾句“山程水驿”代表着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场景,诗人用这一意象高度概括了萧彦毓诗歌的取材来源,说明其诗的美妙之处在于能够描绘旅途中的山水风光、生活经历等,展现了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俞应佥《秦皇石》

下一篇:宋·王周《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