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huā
shī

朝代:宋作者:邵雍浏览量:3
dàng
dàng
tiān
mén
wàn
kāi
rén
guī
rén
lái
shān
suī
hǎo
fēi
wán
xìn
huáng
jīn
shì
huò
tāi
shān
mèng
shì
quán
fēi
zài
jiàn
yún
lóng
xiàng
běi
fēi
sān
bǎi
nián
lái
zhōng
cháng
tiān
shuǐ
tàn
tiān
xiāng
chéng
shù
yuán
féng
jiǎ
yòu
xīng
yuán
nián
huá
èr
qián
kūn
gǎi
kàn
jìn
cán
huā
zǒng
yán
jìng
yīng
xióng
zhū
mén
shì
jiù
huáng
fēi
lái
yàn
xún
cháng
shì
kāi
dào
huā
chūn
fēi
ér
zǒu
cháng
ān
kāi
zhōng
yuán
hǎi
jìng
kuān
hóng
shuǐ
zhà
píng
hóng
shuǐ
qīng
guāng
xiàng
hàn
zhōng
kàn
màn
tiān
bái
hàn
jiāng
qiū
qiáo
cuì
huáng
huā
zǒng
dài
chóu
yào
bàn
shēng
dǒu
yǐn
jīn
miè
hǎi
shān
tóu
yún
cāng
máng
tiān
lián
西
běi
fēng
yān
dōng
lái
bào
西
lái
dào
hái
yǒu
ér
zài
yǎn
qián
shì
shì
chū
cán
gòng
zhōng
què
nán
bào
yóu
liú
zuì
jiā
qiū
zài
cháng
ān
huǒ
lóng
zhé
yàn
mén
qiū
yuán
yīng
nán
zhào
shì
shōu
yuàn
huā
chūn
yǒu
zhǔ
lián
xiāo
fēng
chóu
shù
diǎn
méi
huā
tiān
chūn
jiāng
wèn
qián
yīn
huán
zhōng
yǒu
chéng
píng
hǎi
wéi
jiā
shú
zhǔ
bīn

译文

万古以来,天门浩荡敞开,见证多少人匆匆归去又重来。大好山河看似依旧,却已不再完整无缺,谁能想到黄金竟成灾祸的根源。临安的湖光山色恍如一场幻梦,如今世事全非;只见“云龙”向北飞去,再无踪迹。三百余年的王朝基业,终在一日之间崩塌,唯有长天碧水,空自叹息浩渺无边。天地运行,数起于一,循环往复;甲子之年,新朝(元)忽然兴起。八十八年光阴流转,乾坤改换,眼看繁花凋零,却无人道尽其中沧桑。终究有英雄从平民中崛起,朱色宫门的都城,已不再是旧日的帝王之乡。燕子飞来原是寻常之事(却掀翻朝堂),待到李花盛开,春天早已换了模样。满清胡骑踏入中原,统治长安(代指北京),海禁大开,洋人通商之势蔓延。洪水(洪秀全)刚退,又有新洪(黎元洪)涌起,清朝的气运,终将在汉中(代指武昌)走向终结。汉江之秋,漫天白霜笼罩,憔悴的黄花满是哀愁。吉星半升,凶星(箕斗)隐匿,金乌(太阳)在海山之上,升起又熄灭。天下如云雾苍茫,割据一方,可怜西北大地,战火纷飞。东边列强、西边盗贼纷至沓来,外患依旧频现眼前。世事如棋局,已到残局,众人想同心协力却难比登天。即便豹死,仍留一张皮相,而最绚烂的秋色,终将在长安(代指北方或中心之地)展现。北方(燕门)之秋,火龙惊醒而起,失落的宝玉(山河)难以再被旧主(“赵氏”)收回。庭院中奇花盛开,自有新主呵护,纵有连夜风雨,也不必忧愁。几点梅花绽放,天地迎来新春,想从盛衰循环中,追问历史前因。天下终将迎来太平之日,四海之内皆为一家,又何必区分主客彼此。

逐句剖析

"荡荡天门万古开":万古以来,天门浩荡敞开,

"几人归去几人来":见证多少人匆匆归去又重来。

"山河虽好非完璧":大好山河看似依旧,却已不再完整无缺,

# 非完璧:本指玉碎不完,这里指南宋偏安,未能统一祖国。

"不信黄金是祸胎":谁能想到黄金竟成灾祸的根源。

# 黄金是祸胎:借金字喻金人侵略宋国,金人曾灭北宋王朝。

"湖山一梦事全非":临安的湖光山色恍如一场幻梦,如今世事全非;

# 湖山一梦:指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君臣经常在西湖上享乐游玩。

"再见云龙向北飞":只见“云龙”向北飞去,再无踪迹。

# 云龙向北飞:元兵侵入临安,宋恭宗被俘押往北方。

"三百年来终一日":三百余年的王朝基业,终在一日之间崩塌,

# 终一日:指宋朝三百年江山,在赵昺手中终结。赵昺的昺带一日字。

"长天碧水叹弥弥":唯有长天碧水,空自叹息浩渺无边。

# 长天碧水:赵昺投海而亡。

"天地相乘数一原":天地运行,数起于一,循环往复;

# 天地相乘数一原:天地之数终于十,用以暗喻元代有十位君主。

"忽逢甲子又兴元":甲子之年,新朝(元)忽然兴起。

# 忽逢甲子又兴元:忽指元世祖忽必烈,元朝由他而兴建。

"年华二八乾坤改":八十八年光阴流转,乾坤改换,

# 年华二八:指八十八年,元朝建立于1271年,灭于1368年,应为九十八年。

"看尽残花总不言":眼看繁花凋零,却无人道尽其中沧桑。

# 不言: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晋 孙绰 《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残花:将谢的花; 未落尽的花。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入重阳阁》:“旧兰憔悴长,残花烂漫舒。 ” 唐 刘长卿 《感怀》诗:“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 ” 明 刘基 《再用韵答严衍上人》:“残花露淡胭脂靨,落木霜凋薜荔衣。 ”

"毕竟英雄起布衣":终究有英雄从平民中崛起,

# 布衣:指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平民。

"朱门不是旧皇畿":朱色宫门的都城,已不再是旧日的帝王之乡。

# 朱门:指朱元璋所建王朝京城之门。

"飞来燕子寻常事":燕子飞来原是寻常之事(却掀翻朝堂),

# 燕子:指燕王朱棣夺权,自立为帝的事件。

"开到李花春已非":待到李花盛开,春天早已换了模样。

# 李花:喻李自成。此句是说明王朝将要灭在李自成手中

"胡儿骑马走长安":满清胡骑踏入中原,统治长安(代指北京),

# 胡儿骑马走长安:胡儿喻清兵。这句话是说清兵进关建立清朝。

"开辟中原海境宽":海禁大开,洋人通商之势蔓延。

# 开辟中原海境宽:指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沿海进行侵略、商贸活动。

"洪水乍平洪水起":洪水(洪秀全)刚退,又有新洪(黎元洪)涌起,

# 洪水乍平洪水起:前一洪水指洪秀全,后一洪水指黎元洪。

"清光宜向汉中看":清朝的气运,终将在汉中(代指武昌)走向终结。

# 清光宜向汉中看:指武昌在辛亥年爆发的反清革命起义。

"漫天一白汉江秋":汉江之秋,漫天白霜笼罩,

# 漫天一白汉江秋:武昌起义,起义军戴白色饰物,各地响应。

"憔悴黄花总带愁":憔悴的黄花满是哀愁。

# 憔悴黄花总带愁:有说指黄兴;有人说是指炎黄子孙。

"古曜半升箕斗隐":吉星半升,凶星(箕斗)隐匿,

# 古曜半升箕斗隐:肖琴以为吉曜半升指日寇侵华,箕斗隐指中原君子如箕斗之晦。

"金乌起灭海山头":金乌(太阳)在海山之上,升起又熄灭。

# 金乌起灭海山头:此句喻日本侵略中国开始于山海关东三省,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未几,日本投降。

"云雾苍茫各一天":天下如云雾苍茫,割据一方,

"可怜西北起烽烟":可怜西北大地,战火纷飞。

"东来暴客西来盗":东边列强、西边盗贼纷至沓来,

"还有胡儿在眼前":外患依旧频现眼前。

"如棋世事局初残":世事如棋局,已到残局,

"共济和衷却大难":众人想同心协力却难比登天。

"豹死犹留皮一袭":即便豹死,仍留一张皮相,

"最佳秋色在长安":而最绚烂的秋色,终将在长安(代指北方或中心之地)展现。

"火龙蛰起燕门秋":北方(燕门)之秋,火龙惊醒而起,

"原璧应难赵氏收":失落的宝玉(山河)难以再被旧主(“赵氏”)收回。

"一院奇花春有主":庭院中奇花盛开,自有新主呵护,

"连宵风雨不须愁":纵有连夜风雨,也不必忧愁。

"数点梅花天地春":几点梅花绽放,天地迎来新春,

"欲将剥复问前因":想从盛衰循环中,追问历史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天下终将迎来太平之日,

"四海为家孰主宾":四海之内皆为一家,又何必区分主客彼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花诗》传为北宋邵雍所作,全篇共十首。该组诗以隐晦笔触,试图预言邵雍身后中国历史的重大演变轨迹。其语言风格与传统预言文学一脉相承,大量运用象征、隐喻手法,将历史变迁藏匿于自然意象与抽象哲思之中。由于诗中内容多依托《易经》卦象逻辑与特殊文化符号构建,普通读者往往难以直接参透深意。有观点认为,部分诗句或暗含对特定修行者的启示,寻常人阅读时,难免产生云雾缭绕、不知所云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卒后赐谥康节。先祖为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邵雍是理学象数派创立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诗多为随口成章的闲适之作,诗风平易明畅,语言浅近通俗而往往寓以理趣机锋,亦有被讥为有韵之语录者,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又被称为“击壤体”。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全诗以隐晦含蓄的笔触,运用大量象征、隐喻的手法,将历史更迭、朝代兴衰藏匿于诗句之中。预言了邵雍身后中国历史的重大演变。

2. 分段赏析

第一章:预言北宋靖康事变:“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以天门大开起笔,喻指历史的宏大背景下,人物的来来去去,暗示着时代的变迁。“山河虽好非完璧”,形象地指出北宋虽有美好的山河,但已非完整,预示着宋室偏安的局面。“不信黄金是祸胎”,点明金人因贪图财富而入侵,导致北宋的灾难,黄金成为引发祸乱的根源。第二章:预言南宋兴废事:“湖山一梦事全非”,隐喻南宋朝廷在临安的偏安生活如同梦境,如今一切都已改变,暗示南宋的衰败。“再见云龙向北飞”,可能指元兵入侵,掳走恭宗等,象征着南宋政权的更迭和衰落。“三百年来终一日”,或许是对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三百多年历史的一种总结,暗示着最终的灭亡。“长天碧水叹弥弥”,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景象,仿佛是对南宋灭亡的叹息。第三章:预言元朝史事:“天地相乘数一原”,可能暗示元朝的兴起有着一定的天数和规律。“忽逢甲子又兴元”,与元朝建立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节点或事件相关,也许指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年华二八乾坤改“,“二八”可能代表着时间,意味着元朝历经一定时间后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元朝国祚八十八年。“看尽残花总不言”,可能影射元顺帝时,宦官扑不花扣压警讯不上报,导致元朝走向灭亡。第四章:预言明朝史事:“毕竟英雄起布衣”,明确指出朱元璋出身平民却成为皇帝,建立明朝。“朱门不是旧皇畿”,表示明朝建立后,都城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原来的旧地。“飞来燕子寻常事”,可能与燕王朱棣篡位有关,燕子象征着朱棣。“开到李花春已非”,暗示李自成作乱,明朝灭亡,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五章:预言清朝史事:“胡儿骑马走长安”,形象地描绘了清兵入关,满族入主中原的情景。“开辟中原海境宽”,指出清朝时期与外国通商,海境逐渐开放。“洪水乍平洪水起”,可能暗指清朝经历的一些动荡或起义事件,如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黎元洪参与的辛亥革命等。“清光宜向汉中看”,可能暗示着清朝的命运与某个地区的局势有关,这里可能指辛亥八月武昌起义,是清朝灭亡的重要事件。第六章:“漫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描绘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景象,可能暗示着某个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们的愁苦。“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这两句的含义较为隐晦,可能象征着一些政治局势的变化或新势力的崛起与衰落,有观点认为“吉曜”喻指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箕斗”喻指星星之火,“金乌”指日本最终投降失败,但这种解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第七章:“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形容局势的混乱和不明朗,西北地区出现战乱或动荡。“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可能暗指来自不同方向的威胁,各方势力纷争,局势动荡不安。第八章:“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将世事比作棋局,且已到初残的阶段,说明局势复杂,合作团结变得十分困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这两句的寓意较为隐晦,可能暗示着某种事物的残留或某个地区的重要性,也许与某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或地区的发展有关。第九章:“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可能暗示着某个特定的事件或时期,涉及到政权的归属或传承问题。“一院梨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也许表示新的局面或势力的形成,尽管会经历一些风雨,但最终会有新的主人来掌控局面。第十章:“数点梅花天地春”,象征着新的希望或转机即将到来,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绽放,寓意着即使在艰难的时刻,也会有美好的事物出现。“欲将剥复问前因”,引发了对历史循环、兴衰变化原因的思考。“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表示世界上总会有和平的时期,而在四海一家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思考谁是主宰、谁是宾客,引发对世界格局和地位的思考,有一种对未来和平、和谐世界的展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宋邵康节其论本朝者云:“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此言世祖入关,定鼎燕京,后开海禁,与各国通商,有粤寇洪秀全之乱,而宣统辛亥八月十九日黎元洪起义武昌也。

清徐珂《清稗类钞·方伎类·梅花诗》

# “此书于国初由关东传至山西。原书八箱,五箱损于水,遂有无从检查之八字,即诉之此流失之数。但云传自康节,在宋以前即能测定满洲姓氏耶?如瓜尔佳氏、妞钴禄氏者,皆能算出,即可知其伪矣。”

清徐珂《清种类钞·方技类·以蠢子数推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潘玙《山馆》

下一篇:宋·陆游《幽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