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绝世不容亲":你高洁超群,远离尘世,让人难以亲近,
"识面无由况卜邻":想见你一面尚且无缘,何况是结邻而居。
"万顷烟波鸥境界":你栖居在万顷烟波间,如鸥鸟般自在,
"九秋风露鹤精神":九秋的风露里,有鹤一般的高洁风骨。
"子推绵上终身隐":你像介子推隐居绵山般终身不仕,
"叔度颜回一辈人":又如东汉黄宪、颜回般德行高尚。
"无地得申床下拜":我无缘到你面前行弟子之礼,
"夜闻吹笛度烟津":只能在夜里听你的笛声飘过烟水迷蒙的渡口。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隐逸情怀的七言律诗,借湖山烟霞、鸥鹤风露等自然景象,赞颂了超脱世俗的隐者风骨,并通过对历史高士的追慕,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深切向往。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高标绝世不容亲,识面无由况卜邻”直抒胸臆,直言隐者品格清高、远离尘世,连相识都难,更不必说比邻而居;后两句"万顷烟波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则借景喻人,用浩渺烟波中的鸥鸟、深秋风露里的仙鹤,含蓄展现隐者澄澈的精神境界与清逸的风骨。意象组合:“万顷烟波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诗中运用“鸥境界”“鹤精神”等意象,一方面展现了隐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则通过鸥鸟的悠然自得与仙鹤的高洁品性,隐喻了隐者超脱尘俗、向往自由的精神追求。用典:““子推绵上终身隐”此句运用了介子推的典故。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他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在重耳饥饿时割股奉君。后来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介子推却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最终抱树而死。陆游在此以介子推自比或用其事来形容湖中隐者,强调隐者像介子推一样,选择在绵上(绵山)这样的地方终身隐居,不慕名利,体现出隐者的高洁品性和对隐逸生活的坚定追求。
3. 分段赏析
首联“高标绝世不容亲,识面无由况卜邻”,开篇便点明隐者品格超群,不与世俗亲近,诗人不仅无缘与隐者见面,更无法与他成为邻居,直接抒发了对隐者的向往与难以接近的遗憾,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万顷烟波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这两句运用了意象描写和比喻的手法。以“万顷烟波”描绘出广阔浩渺、清幽静谧的自然环境,展现出隐者所处如同鸥鸟自在遨游的超凡境界;用“九秋风露”营造出清冷高洁的氛围,以“鹤精神”比喻隐者如鹤一般孤高、脱俗的气质,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隐者超凡脱俗的形象。颈联“子推绵上终身隐,叔度颜回一辈人”,诗人运用典故,将隐者与介子推、黄宪(叔度)、颜回相提并论。介子推隐居绵山,坚守自己的志向;黄宪、颜回品德高尚,才华出众。通过这些典故,进一步突出隐者不慕名利、甘于隐逸,且德行高洁、才华卓绝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高度赞美。“无地得申床下拜,夜闻吹笛度烟津”,尾联再次抒发诗人的遗憾之情,他渴望能够向隐者行拜谒之礼,却没有机会,只能在夜晚听闻隐者的笛声飘过烟雾笼罩的渡口,笛声更增添了隐者的神秘与超凡之感,也让诗人的倾慕与遗憾之情愈发浓厚。
上一篇:宋·吕本中《暮步至江上》
下一篇:宋·释惠明《咏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