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结床头尘尾":自己在床头编结拂尘,
"角巾坐枕孤松":戴着角巾坐着,头枕着那棵孤松。
"片云承日过山东":一片云托着太阳,从山的东边飘过。
"起听荷叶雨":起身聆听荷叶上的雨声,
"行受芷花风":行走时感受着带着白芷花香的风。
"无客同羹莼菜":没有客人一起煮莼菜羹,
"有人为剥莲蓬":有个人为我剥着莲蓬。
"东墙年少未从容":东墙那边的年轻人还不够从容自在。
"何因知我意":为什么他会了解我的心意,
"吹笛月明中":在明月下吹起了笛子。
宋末元初词人
彭元逊(?~?),宋末元初词人。字明叔,号巽吾,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景定二年,中解试。彭元逊与刘辰翁有唱和。他善诗词,诗多写田园隐居生活,词多警句,语言爽朗而旨意深远。词作有《解珮环·寻梅不见》《六丑·杨花》《汉宫春·元夕》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人物的闲适状态与环境氛围。“自结床头尘尾,角巾坐枕孤松”两句,通过“尘尾”(古人清谈时拿的拂尘)、“角巾”等细节,勾勒出一个安坐松间的文人形象,传递出超然自适的生活态度。“片云承日过山东”以轻淡的笔触写天空动态,一片云儿托着阳光掠过山巅,画面宁静却有灵动感,为后文的感官体验铺垫。“起听荷叶雨,行受芷花风”则从听觉与触觉切入,起身时听见荷叶上的雨声淅沥,行走间感受芷花送来的微风轻柔。这两句用“听”“受”二字,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活动交融,写出夏日里独有的清凉与惬意。下片转向生活场景与情感流动。“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以对比手法展开:前句遗憾没有友人共煮莼菜羹,后句笔锋一转,写有人贴心为自己剥莲蓬。这种“无”与“有”的对照,既流露出对相聚的期待,又在细微处透出生活的温暖。“东墙年少未从容”一句稍显跳跃,或指东边墙下的少年不够沉稳,与词人自身的闲适形成微妙对比,暗含对从容心境的珍视。结尾“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既呼应前文的闲适,又为全词增添了一缕朦胧的诗意,无需明说,心意相通的默契已足够动人。
下一篇:宋·彭元逊《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