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zhú

朝代:宋作者:宋庠浏览量:1
ruǎn
shēng
píng
gòng
yóu
jūn
gāo
jié
zuì
líng
qiū
jiàn
tóng
shǎo
zuò
bìng
mén
qiān
liú
fēng
wèi
shuǐ
hóu

译文

想起嵇康与阮籍曾在竹林中一同游历,竹子高挺的气节最能傲凌秋日的肃杀。看见幼竹如并门之地的战马般挺拔,千亩竹林犹如被封为渭水侯的繁茂林海。

逐句剖析

"嵇阮生平忆共游":想起嵇康与阮籍曾在竹林中一同游历,

# 嵇阮: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阮籍。

"此君高节最凌秋":竹子高挺的气节最能傲凌秋日的肃杀。

# 凌秋:不畏寒秋。凌,超越,凌驾于其上。

"见童少作并门骑":看见幼竹如并门之地的战马般挺拔,

"千亩留封渭水侯":千亩竹林犹如被封为渭水侯的繁茂林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竹》是北宋文学家宋庠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援引多个与竹相关的典故:以魏晋“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等)聚于竹林纵饮的雅事,展现竹与文人精神的契合;借汉代孩童骑竹马迎拜郭伋的典故,暗含竹在民俗中的亲和意象;又以汉代“千亩竹林,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点出竹的经济价值。全诗虽铺陈多典,却始终以“此君高节最凌秋”为核心,将竹的文化象征、世俗功用与品格特质熔于一炉,于用典中见竹“凌秋高节”的君子之风,体现诗人对竹之精神的推崇与礼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嵇阮生平忆共游,此君高节最凌秋”两句借典抒怀。诗人回忆嵇康、阮籍等魏晋名士与竹相伴的生平,以“此君”代指竹,用“高节凌秋”直接点明竹在秋日里挺拔坚贞的品格,既暗合名士风骨,又赋予竹人格化的精神特质,奠定全诗崇竹赞节的基调。“见童少作并门骑,千亩留封渭水侯”两句活用典故。前句化用“竹马”典故,以孩童骑竹嬉戏之景,勾勒出竹与生活的亲近感;后句引用“渭水千亩竹”受封的史事,用夸张笔法写竹的繁茂与价值,既展现竹的实用功用,又以“封侯”之喻,含蓄表达对竹兼具平凡与高贵特质的赞赏,使咏物与言志自然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庠《送廷评沈先辈宰江山兼过吉席》

下一篇:宋·宋庠《余卧病畿邑御史王君假守潭楚道出于舍下特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