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huā

朝代:宋作者:宋庠浏览量:1
chūn
fēng
yuàn
qiáng​
guī
lái
chù
shèng
liáng​
​hàn
gāo
pèi
lěng
lín
jiāng
shī​
​jīn
lóu
wēi
dào
xiāng​
lèi
liǎn
hén
láo
suǐ
tái
shōu
yǐng
fèi
luán
cháng
nán
cháo
yuè
xiū
gēng
qǔ​
táo
táo
gēn
jìn
shāng​

译文

一夜之间,春风轻轻吹拂过宫墙,回来时,看到的却是一片凄凉的景象。在汉皋台下,冰冷的佩玉在江边失落了,金谷园的高楼虽然倾颓,但落花的香气依然弥漫到地面。落花像带着泪痕的脸,用獭髓去补痕,却徒劳无功,舞台上落花的影子逐渐消失,让鸾鸟也感到愁肠百结。南朝乐府的歌曲已经不再继续传唱,桃叶和桃根都已经凋零,令人无比伤感。

逐句剖析

"一夜春风拂苑墙":一夜之间,春风轻轻吹拂过宫墙,

# 春:《永乐大典》卷五八三九作东。

"归来何处剩凄凉":回来时,看到的却是一片凄凉的景象。

"汉皋佩冷临江失":在汉皋台下,冰冷的佩玉在江边失落了,

# 汉皋: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市西北。

"金谷楼危到地香":金谷园的高楼虽然倾颓,但落花的香气依然弥漫到地面。

# 金谷:指西晋石崇的别墅金谷园。

"泪脸补痕劳獭髓":落花像带着泪痕的脸,用獭髓去补痕,却徒劳无功,

"舞台收影费鸾肠":舞台上落花的影子逐渐消失,让鸾鸟也感到愁肠百结。

"南朝乐府休赓曲":南朝乐府的歌曲已经不再继续传唱,

# 赓:续。,府:《永乐大典》作有。

"桃叶桃根尽可伤":桃叶和桃根都已经凋零,令人无比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落花》是宋代诗人宋庠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落花为线索,通过对落花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忧伤。首联以“凄凉”奠定哀伤基调;颔联巧用典故深化落花凄美;颈联借拟人化表达怜惜与怅惘;尾联以劝诫强化伤感情绪。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汉皋佩冷”“金谷楼危”等,使诗歌充满了古典韵味和凄婉哀怨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宋祁二十四岁,与其兄宋庠以布衣身份游学安州(今湖北安陆),并向知州夏竦投献诗文,希望得到引荐。在一次席间聚会中,兄弟二人分别以“落花”为题赋诗。知州夏竦对宋祁的才华大加赞赏,认为他必中甲科。这首《落花》诗也使宋祁在宋初文坛崭露头角。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一夜春风拂苑墙,归来何处剩凄凉”开篇点明落花的起因,一夜春风拂过宫墙,落花随之而来。诗人归来后,看到满地落花,不禁感到凄凉。这里的“一夜春风”暗示了落花的突然与无奈,而“归来何处剩凄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伤感。诗人以落花引发的凄凉之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为后续的描写与抒情做好了铺垫。颔联:“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危到地香”诗人运用了两个典故来描写落花的景象。“汉皋佩冷临江失”化用了郑交甫在汉皋台下遇到两位神女赠佩,后佩玉失落的典故,以佩玉的失落来比喻落花的凋零,形象地表现出落花的冷清与无奈。“金谷楼危到地香”则借用了石崇金谷园的典故,金谷楼虽已倾颓,但落花的香气依然弥漫,从侧面烘托出落花的美丽与凄凉。这一联通过对典故的巧妙运用,赋予了落花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伤感。颈联:“泪脸补痕劳獭髓,舞台收影费鸾肠”诗人继续描写落花的细节。“泪脸补痕劳獭髓”以落花如泪脸,用獭髓补痕来形象地描绘落花的残缺与美丽,仿佛落花在努力弥补自己的伤痕,却又徒劳无功,进一步强化了落花的凄美。“舞台收影费鸾肠”则写落花的影子在舞台上消失,如同鸾鸟的愁肠一般,难以排遣。这一联通过对落花细节的描写,将落花的美丽与凄凉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尾联:“南朝乐府休赓曲,桃叶桃根尽可伤”诗人以南朝乐府的歌曲不再传唱,桃叶和桃根也已凋零来结束全诗。南朝乐府的歌曲多为描写男女爱情的,诗人在这里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消逝,如同落花一样令人伤感。桃叶和桃根是王献之的爱妾,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美好事物的哀伤。这一联收束全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同时也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庠《故池》

下一篇:宋·宋庠《临秋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