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ú

朝代:宋作者:舒岳祥浏览量:1
zào
chuī
jīng
xiāng
shān
tóng
qiē
bǐng
huáng
xián
chūn
chóu
guǎn
chuī
chéng
yáng
liǔ
zhī

译文

灶户煮粳米,香气像乳汁般浓郁,山中孩童切饼,细得如同丝缕。黄鹂鸟仿佛衔着带些春愁的诗句,玉制笛箫吹起了《杨柳枝》的曲调。

逐句剖析

"灶户炊粳香似乳":灶户煮粳米,香气像乳汁般浓郁,

"山童切饼细如丝":山中孩童切饼,细得如同丝缕。

"黄鹂衔得春愁句":黄鹂鸟仿佛衔着带些春愁的诗句,

"玉管吹成杨柳枝":玉制笛箫吹起了《杨柳枝》的曲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无题(其六)》是宋末元初诗人舒岳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前两句聚焦生活场景,灶户煮粳米,香气如乳般醇厚;山童切面饼,细得像丝缕一般。用“香似乳”“细如丝”的生动比喻,细腻刻画了日常饮食的烟火气。后两句转向意象抒情:黄鹂仿佛衔着“春愁”的诗句,玉管吹奏出《杨柳枝》的曲调。《杨柳枝》本为传统乐府题,多写离情别绪,此处借乐声与黄鹂意象,将抽象的“春愁”具象化,余韵悠长。全诗语言平实自然,通过生活细节与古典意象的结合,既描绘了平凡生活的温馨,又暗含淡淡的春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诗歌前两句聚焦生活场景,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日常烟火气。“灶户炊粳香似乳”中,“灶户”指以烧盐为生的农户,“粳”是口感软糯的稻米,煮出的饭香被比作“乳”,既突出米香醇厚,又暗含生活的温暖质朴;“山童切饼细如丝”紧随其后,“山童”是山间劳作的孩童,“切饼”动作与“细如丝”的比喻,将平凡的制饼过程写得生动可感,画面里既有灶火的温度,又有孩童的灵动,传递出平凡生活中的烟火温馨。后两句由人间烟火转向自然与音乐,情感悄然转换。“黄鹂衔得春愁句”以拟人手法赋予黄鹂灵动感,它仿佛衔着一句藏着春愁的诗,将鸟鸣与愁绪关联,暗示春日虽好却暗含怅惘;“玉管吹成杨柳枝”中,“玉管”指精美的笛箫,“杨柳枝”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多与咏柳、惜别相关。玉管吹奏的《杨柳枝》曲调,既呼应了前句的“春愁”,又以悠扬的乐声勾勒出想象中的春日图景:仿佛在笛声中,可见杨柳依依的姿态。听觉与视觉相勾连,让这份春日情愫有了更具体的依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舒岳祥《踏莎偶成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舒岳祥《对红香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