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桃本是仙人花":碧桃本就是仙人栽种的花,
# 仙:一作仟。
"仙人花里饭胡麻":仙人曾在花下吞食胡麻。
# 仙:一作仟。
"初来此树向谁得":最初这株仙树从何处得来,
"翠眉婵娟萼绿华":应是那眉如翠羽、姿态曼妙的萼绿华仙女所赠。
"世间俗桃千百数":世间普通的桃树成百上千,
"溪谷往往蒸成霞":溪谷中常常绽放如霞似火的桃林。
"纷纷见此欲羞死":但它们在碧桃面前纷纷自惭形秽,
"乱红吹落污窗纱":那杂乱的红花飘落,只会玷污窗纱。
"陈宫露唾天水碧":陈宫曾有“露唾天水碧”的雅事,
"粉黛欲学争咨嗟":粉黛佳人争相效仿却徒然叹息。
"岂知仙妃作狡狯":谁知这是仙妃的调皮戏法,
# 仙:一作仟。
"挼花染汁便尔嘉":揉碎花瓣染出汁液,才成就了这般绝美之色。
"瑶池蟠桃即此种":瑶池的蟠桃便是此种仙树,
"花飞不肯污泥沙":花瓣飘落也不肯沾染一丝泥沙。
"实成唯许方朔吃":果实成熟后只允许东方朔品尝,
"时时还戏王母家":他还常常在王母娘娘的家中嬉戏玩耍。
1. 分段赏析
“碧桃本是仙人花,仙人花里饭胡麻”两句点明碧桃的不凡出身。将碧桃称作“仙人花”,赋予其神秘的仙家色彩,又提及仙人在花中食胡麻,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为碧桃定下高洁基调。“初来此树向谁得,翠眉婵娟萼绿华”以问句引发联想。“翠眉婵娟萼绿华”借萼绿华这一仙女形象,暗示碧桃的来源与仙人相关,进一步渲染其神秘性,使读者对碧桃的来历产生好奇。“世间俗桃千百数,溪谷往往蒸成霞”描写世间俗桃之景。“千百数”“蒸成霞”展现俗桃数量众多、花开绚烂的景象,看似赞美,实则为后文对比做铺垫,突出碧桃的与众不同。“纷纷见此欲羞死,乱红吹落污窗纱”通过对比凸显碧桃的高洁。世间俗桃在碧桃面前“欲羞死”,其“乱红吹落污窗纱”的狼狈与碧桃形成鲜明反差,突出碧桃的高雅洁净,不似俗桃般凡俗。“陈宫露唾天水碧,粉黛欲学争咨嗟”引入典故。以陈宫“露唾天水碧”的故事,写粉黛佳人欲效仿却只能“争咨嗟”,侧面烘托碧桃色彩的独特与美丽,增添诗歌的文化底蕴。“岂知仙妃作狡狯,挼花染汁便尔嘉”揭示碧桃色彩的由来。“仙妃作狡狯”以拟人化手法,说仙女揉花染汁造就碧桃之美,想象奇特,既解释了碧桃美丽的原因,又延续了其仙家特质。“瑶池蟠桃即此种,花飞不肯污泥沙”将碧桃与瑶池蟠桃联系起来。“花飞不肯污泥沙”强调碧桃花落也不沾染泥沙,进一步突出其高洁品质,仿佛瑶池仙种般纯净无瑕。“实成唯许方朔吃,时时还戏王母家”以神话收尾。只有东方朔能吃碧桃果实,且他还常与王母嬉戏,既呼应前文碧桃的仙家属性,又增添了轻松诙谐的氛围,使诗歌在奇幻中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