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提鱼入市廛":年轻的渔家妇人提着鲜鱼走向集市摊位,
"儿孙满眼不知年":身边儿孙绕膝嬉闹,浑然忘却岁月更迭。
"醉眠还伴沙头雁":醉卧船头伴着沙滩上的雁群入眠,任江风拂面。
"身在青天月满船":夜半醒来,但见皓月当空,清辉洒满渔船,恍若置身星河。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少妇卖鱼、儿孙嬉戏、醉眠沙洲、月夜泛舟,展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2. 写作手法
白描:“少妇提鱼入市廛,儿孙满眼不知年”使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诗句仅用“提鱼入市廛”“儿孙满眼”两组动作和状态描写,未添加任何修饰性词汇或渲染性比喻,直接呈现生活画面。通过“少妇”“儿孙”“市廛”等日常意象的并置,自然流露老渔家庭的烟火气息。例如“不知年”三字,以直白语言暗示老渔因天伦之乐而忘却时间流逝。意象组合:前两句以具象的“少妇”“鱼”“市廛”“儿孙”构建真实的生活图景,后两句则通过“醉眠”“沙头雁”“青天”“月满船”等意象,将现实场景描写为虚拟的想象。通过虚化现实,寄托自己的情感对比:“少妇提鱼入市廛,儿孙满眼不知年”“少妇提鱼入市廛”的市井辛劳,与“儿孙满眼不知年”的天真烂漫形成对比。少妇为生计奔波的世俗画面,与孩童浑然忘时的天真状态并置,既暗示渔家生活的烟火气,又通过“不知年”消解了焦虑。拟人:“醉眠还伴沙头雁”以“伴”字赋予沙头雁以人的陪伴行为。将孤寂的醉眠场景转化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雁本无情感,但诗中它们主动“陪伴”老渔,暗示渔夫与自然亲近的闲适心境。虚实相生:“少妇提鱼入市廛”以市井交易场景为实,展现渔家劳作细节;次句“儿孙满眼不知年”则由实转虚,通过“不知年”暗示时光在家庭温情中模糊流逝。既体现生活真实,又暗含对岁月无痕。
3. 分段赏析
“少妇提鱼入市廛”以动态场景开篇,刻画了一位少妇携鱼赶集的日常画面。“提鱼”既暗示渔家劳作的辛劳,又点明其身份;“入市廛”则通过市集的喧嚣,展现市井生活的烟火气。诗人以简练笔触勾勒出渔家生活的现实图景,既隐含对底层辛劳的关注,又为后文“儿孙满眼”的温情埋下伏笔。“儿孙满眼不知年”由外景转向家庭内部,以“满眼”极言儿孙绕膝的繁盛,凸显渔家天伦之乐;“不知年”则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淡漠,既可解读为田园生活的无忧无虑,亦可隐喻遗民诗人对故国沦亡后“不知秦汉”的隐痛。语言质朴却暗藏历史纵深,形成现实与隐喻的双重意蕴。“醉眠还伴沙头雁”转入超脱现实的意境。“醉眠”写渔人劳作后的酣畅。“沙头雁”作为自然意象,既象征自由,又以“伴”字赋予其人格化色彩,暗示诗人与自然相融的隐逸心境。虚实相生间,传递出对世俗纷扰的疏离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身在青天月满船”中“青天”与“月满船”构成天地相接的澄明之境,既呼应前文“醉眠”的悠然,又以“身在”强化物我合一的超然体验。
上一篇:宋·舒岳祥《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