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i

朝代:宋作者:舒岳祥浏览量:1
shōu
qiān
hóng
shàng
zhī
绿
jīng
dān
è
chèn
shī
wéi
dēng
lóng
cuì
gàn
cóng
gāo
jiē
huǒ
sǎn
liú
zhí
xià
chuí
wén
bào
fān
shēn
téng
cǎi
zhàng
chì
lóng
léi
zhǎo
bǎi
zhū
shuāi
lǎo
duō
kuā
zhēng
gēn
rùn
shàng
chí

译文

收敛百花艳色而不绽放在枝头,绿色的茎和红色的花萼相互映衬,恰到好处地展现各种姿态。灯笼般的绿色花茎高高挺立,像火伞一样的花朵,其流苏状的花瓣直直地垂落下来。如同文豹翻身舞动彩色的仪仗,恰似赤龙奋力舞动红色的旗帜。不要怀疑我年老多言在夸大其词,百合根经过蜜渍蒸煮后食用可滋润着口腔。

逐句剖析

"收合千红不上枝":收敛百花艳色而不绽放在枝头,

# 红:一作戏。

"绿茎丹萼称施为":绿色的茎和红色的花萼相互映衬,恰到好处地展现各种姿态。

"灯笼翠干从高揭":灯笼般的绿色花茎高高挺立,

"火伞流苏直下垂":像火伞一样的花朵,其流苏状的花瓣直直地垂落下来。

"文豹翻身腾彩仗":如同文豹翻身舞动彩色的仪仗,

# 彩:一作䌽。

"赤龙雷爪摆朱旗":恰似赤龙奋力舞动红色的旗帜。

# 雷爪:一作奋爪。

"莫疑衰老多夸语":不要怀疑我年老多言在夸大其词,

"渍蜜蒸根润上池":百合根经过蜜渍蒸煮后食用可滋润着口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百合》是宋末诗人舒岳祥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人以独特视角,运用丰富比喻,细致描绘了百合绿茎丹萼宛如灯笼、火伞、流苏等的独特姿态,又以文豹、赤龙等形象进一步渲染其灵动与气势。整首诗通过对百合形态与特质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百合的赞美,体现出诗人对自然花卉敏锐的观察力与对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百合花聚合花瓣、绿茎红花的独特形态,营造出绚丽且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百合花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由衷喜爱,让读者领略到自然花卉在诗人笔下的独特韵味。

2. 写作手法

比喻:“灯笼翠干从高揭,火伞流苏直下垂”,将百合翠绿的枝干比作高高挑起的灯笼,花朵比作流苏下垂的火伞,形象地描绘出百合的形态;“文豹翻身腾綵仗,赤龙奋爪摆朱旗”,把百合比作翻身舞动彩仗的文豹、奋爪摆动朱旗的赤龙,赋予百合动态美感,生动展现其活泼、灵动的姿态。

3. 分段赏析

首联“收合千红不上枝,绿茎丹萼称施为”:开篇将百合与“千红”对比,突出百合花瓣聚合,不似其他花朵那般纷繁分布于枝头,展现其简约之美。“绿茎丹萼”描绘百合的基本形态,翠绿茎干与红色花萼相互映衬,色彩鲜明,“称施为”则表明这种搭配恰到好处,自然和谐,为全诗定下对百合赞美的基调。颔联“灯笼翠干从高揭,火伞流苏直下垂”:运用精妙比喻,把翠绿茎干比作高高挑起的灯笼,形象展现其挺拔直立之态;将花朵比作火伞和流苏直直下垂,细腻描绘出花朵的形状与质感,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展现百合的优美姿态,使百合形象更加立体可感。颈联“文豹翻身腾彩仗,赤龙奋爪摆朱旗”:继续以比喻赋予百合动态之美,“文豹翻身”描绘百合姿态的矫健灵动,仿佛一只敏捷的豹子在腾跃;“赤龙奋爪摆朱旗”则强调其色彩的鲜艳夺目与气势的磅礴,如同赤龙挥舞朱旗,让百合的形象充满力量感与视觉冲击力,进一步深化读者对百合美的印象。尾联“莫疑衰老多夸语,渍蜜蒸根润上池”:诗人似在回应潜在质疑,表明自己并非因年老而夸大对百合的赞美。“渍蜜蒸根润上池”提及百合以蜂蜜浸渍、蒸煮其根可滋润身体,从对百合外在美的描绘延伸到对其功用的介绍,丰富了诗歌内容,使对百合的赞美更加全面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舒岳祥《晓凉》

下一篇:宋·舒岳祥《寓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