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秋水疏星动":一池秋水映着稀疏的星光轻轻摇动,
"寒影横斜":清冷的光影在水中倾斜交错。
# 寒影:指水中花的倒影。
"满坐风花":席间满是风中飘舞的花瓣。
# 风花:风吹落的花。
"红烛纷纷透绛纱":红烛的光芒透过深红的纱帘摇曳生姿。
# 绛纱:红色的纱。逍遥自在。
"江湖散诞扁舟里":自在漂泊在江湖的扁舟之上,
"到处如家":四处为家。
"且尽流霞":暂且饮尽杯中流转的霞光(美酒)。
# 流霞:仙酒名。
"莫管年来两鬓华":不必在意岁月流逝两鬓已生华发。
# 两鬓华:鬓发花白。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次韵唱和类词作。该词以秋江湖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夜水景、摇曳烛影等清幽景致,勾勒闲适生活状态,表达了词人漂泊江湖却自在如归的心境,尽显其淡泊世情的人生境界和超脱岁月羁绊的豁达情怀。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上片聚焦眼前夜景:“一池秋水疏星动,寒影横斜”,以秋水、疏星、斜影构成清冷幽静的画面,水面星光微动、光影交错,暗合词人此刻的闲适心境;“满坐风花。红烛纷纷透绛纱”,又以席间风动花影、红烛透纱的暖景,平衡了秋夜的清寒,将宴饮的温馨与环境的清幽融合,景中藏情,凸显聚会的惬意。
3. 分段赏析
上片“一池秋水疏星动,寒影横斜”此句描绘了一幅清幽的秋夜水景图。秋水澄澈,稀疏的星星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轻轻晃动,寒梅或其他景物的影子横斜在水面上。词人虽未直接写风,却让星影在水面颤动,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未直接写冷,一个“寒”字却仿佛让整幅画面都充满了寒意,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冷的氛围。“满坐风花。红烛纷纷透绛纱”:进一步渲染环境氛围,满座皆是秋风与花香,营造出一种优雅且宜人的氛围。红烛的光芒透过深红色的纱帐,光影摇曳,给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与朦胧的美感,在清冷中又有了些许温馨之感,体现出一种闲适惬意的生活状态。下片“江湖散诞扁舟里,到处如家”直抒胸臆,表明词人在江湖中,乘一叶扁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虽漂泊在外,却觉得所到之处都如同家乡一样自在。“散诞”二字尽显其洒脱不羁,展现出词人远离尘世喧嚣,享受隐居江湖生活的心境,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内心获得了宁静与归属感。最后两句“且尽流霞。莫管年来两鬓华”“流霞”代指美酒,词人劝自己暂且饮下这杯美酒,不要去在意岁月流逝,致使两鬓已生出白发。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但又不愿为此忧愁,而是选择豁达面对,活在当下,尽情享受眼前的美好,有一种看淡世事的无奈与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