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阖天门":在皇宫的天门,
"芙蓉春殿":芙蓉装饰的春殿,
"几年目断鸡翘":多年来已望不见那象征朝廷的鸡翘仪仗。
"短蓬秋鬓":如今我乘着小船,秋霜染白鬓发,
"端幸倚琼瑶":幸而能依托您这美玉般的人物。
"南圃花边小院":您曾在南边园圃的花边小院停留,
"西湖畔、":也到过西湖边、
"云底双桥":云影下的双桥。
"归时节":您归来的时候,
"红香露冷":该是红花含露带着凉意,
"月影上芭蕉":月光爬上芭蕉叶的时节。
"明朝":到了明天。
"那可望":哪里还能望见你,
"旗亭烟草":只见酒旗旁烟雾缭绕的草木,
"柳渡寒潮":柳荫渡口的寒冷潮汛。
"但万户千门":但是万户千门之间,
"恨客歌樵":唯有旅客唱着樵歌。
"戏彩光浮衮绣":身着彩衣嬉戏,光彩映照得礼服上的龙纹刺绣浮动生辉,
"听鸣珂、":听那玉珂发出的声响、
"响逼云霄":几乎要直上云霄。
"应回首":应当回头眺望,
"绮裘醉客":或许会念起穿着华美的裘衣、沉醉的客人,
"还是独吹箫":此刻仍独自在这儿吹箫。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阊阖天门,芙蓉春殿,几年目断鸡翘”,以“阊阖天门”“芙蓉春殿”这样宏伟的宫廷意象,勾勒出昔日朝堂的景象;“鸡翘”代指官员的仪仗,“目断”二字流露出对友人曾在朝廷任职时光的遥望与怀念,隐含着对过往共事岁月的追忆。“短蓬秋鬓,端幸倚琼瑶”中,“短蓬”似写漂泊或旅途的简素,“秋鬓”点出时光流逝的痕迹,而“琼瑶”以美玉比喻友人,“端幸”直白表达了能依托友人的庆幸与珍视,可见二人情谊深厚。“南圃花边小院,西湖畔、云底双桥”,转而描绘与友人共处的具体场景:南圃的小院萦绕花香,西湖边双桥隐在云下,这些清新雅致的景物,勾勒出两人曾共度的宁静美好时光,字里行间满是对过往相聚的留恋。“归时节,红香露冷,月影上芭蕉”,以“归时节”点明时间,“红香露冷”写秋夜的清冷,“月影上芭蕉”绘出寂静的月夜图景,清冷的景物中既含时节特征,又暗透离别将至的淡淡凄清,借景传递出不舍之情。下片“明朝”二字,陡然将视角拉向离别后的“明朝”,简洁有力地转入对未来的设想,引出离别后的情境。“那可望,旗亭烟草,柳渡寒潮”,“旗亭”“柳渡”都是送别之地,“烟草”“寒潮”则以萧瑟的景物,渲染出离别后前路茫茫的迷茫感,“那可望”三字直白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难以再见的怅惘。“但万户千门,恨客歌樵”中,“万户千门”写繁华之地,却以“恨客歌樵”转出孤寂,即便身处热闹的城郭,也只剩如客似樵的漂泊感与怅恨,突出了友人离去后自己的孤独。“戏彩光浮衮绣,听鸣珂、响逼云霄”,笔锋一转,描绘友人赴任的荣耀场景:“戏彩”“衮绣”是官员的华丽仪仗,“鸣珂”“响逼云霄”显出行伍的气派,既写友人的荣升,又与前文“恨客歌樵”的孤寂形成对比,暗含对友人的祝福与自身的落寞。结尾“应回首,绮裘醉客,还是独吹箫”,以“应回首”设想友人回望之时,“绮裘醉客”是诗人自指,而“独吹箫”的孤寂画面,将送别后自己的落寞情态勾勒得鲜明,尽显离别后的怅然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收束全篇却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舒亶《菩萨蛮(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