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bái
fēi
fēi
diǎn
táng

朝代:宋作者:舒亶浏览量:1
bái
fēi
fēi
diǎn
táng
fēng
juǎn
绿
luó
cháng
guǎn
xián
jìng
zòu
láng
yóu
mán
néng
bái
zhù
shǐ
使
jūn
xué
yuān
yāng
táo
huā
kōng
jiě
liú
láng

译文

白鹭展翅飞翔,点点身影落在碧绿的池塘上。雨中的荷叶被风吹得翻卷,像绿色的罗裙轻轻扬起。管弦乐器的演奏声与渔民的榔头敲击声相互交织,竞相响起。游船上的女子纵然能唱《白纻》歌,我却不愿学那自在配对的野鸳鸯。桃花白白地懂得迷惑刘郎,终究是一场空。

逐句剖析

"白鹭飞飞点碧塘":白鹭展翅飞翔,点点身影落在碧绿的池塘上。

"雨荷风卷绿罗裳":雨中的荷叶被风吹得翻卷,像绿色的罗裙轻轻扬起。

"管弦竞奏杂鱼榔":管弦乐器的演奏声与渔民的榔头敲击声相互交织,竞相响起。

"游女谩能歌白纻":游船上的女子纵然能唱《白纻》歌,

"使君不学野鸳鸯":我却不愿学那自在配对的野鸳鸯。

"桃花空解误刘郎":桃花白白地懂得迷惑刘郎,终究是一场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白鹭飞飞点碧塘》为宋代舒亶创作的词。开篇“白鹭飞飞点碧塘”描绘出白鹭轻盈地飞翔,时而轻点碧绿池塘的画面,尽显自然景色的灵动与优美。“雨荷风卷绿罗裳”则刻画了风雨中荷叶随风翻卷,好似美人舞动绿色罗裳的情景,生动形象。下阕“游女谩能歌白纻,使君不学野鸳鸯。桃花空解误刘郎”,游女虽能歌唱《白纻》,可使君却不会像野鸳鸯那般放纵,桃花虽美,却也白白耽误了刘郎。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人物情感、态度的表达,蕴含了作者对自我操守的坚守,对美好情感的期许,同时也借景抒情,展现出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起句“白鹭飞飞点碧塘”以“飞飞”写水鸟蹁跹之态,“点”字轻描淡写,却让整片碧色荷塘有了跃动的生机,画面瞬间鲜活起来。紧随的“雨荷风卷绿罗裳”,将荷叶比作绿罗裙,风过雨落时的翻卷之姿,既见自然的灵动,又暗含对柔美形态的想象,赋予景物以人的韵致。而“管弦竞奏杂鱼榔”则由视觉转向听觉,丝竹之乐与渔船敲击船舷的“鱼榔”声交织,热闹中透着水乡特有的生活气息,让静态画面有了声音的层次。下阕:笔锋一转,由景及人,藏起几分含蓄的怅惘。“游女谩能歌白纻”写游赏女子唱起《白纻》曲调,“谩能”二字似有轻淡的不以为然,暗衬听歌者的心境;“使君不学野鸳鸯”则直抒胸臆,以“野鸳鸯”的自在成双对比“使君”的自持,点出一份克制的疏离。末句“桃花空解误刘郎”化用刘晨阮肇遇仙的典故,“空解”“误”二字,既叹艳色如花终是虚幻,又藏着对人情缘分的怅然,让前面积累的热闹与闲情,最终落于一丝若有若无的怅惘之中。全词以景起兴,以情收束,声色相融间,将自然之趣与人心之思巧妙勾连,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舒亶《菩萨蛮》

下一篇:宋·舒亶《卜算子·分题得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