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péng
lái
·
·
jiàn
xiū
róng
liǎn
cuì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jiàn
xiū
róng
liǎn
cuì
nèn
liǎn
yún
hóng
yāo
niǎo
nuó
hóng
yào
lán
biān
nǎo
jiào
guò
bàn
yǎn
jiāo
xiū
shēng
chàn
wèn
dào
yǒu
rén
zhī
me
qiáng
zhěng
luó
qún
tōu
huí
yǎn
yáng
xíng
yáng
zuò
gèng
wèn
jiǎ
shì
hái
chéng
hòu
luàn
liǎo
yún
huán
bèi
niáng
cāi
qiě
guī
jiā
ér
jīn
xiū
gèng
wéi
niáng
xíng
yǒu
xiē
zhēn
xiàn
线
qiào
wèi
céng
shōu
luó
què
dài
gēng
lán
tíng
huā
yǐng
xià
chóng
lái

译文

她因害羞而稍稍皱着翠眉,脸上是停匀红润的气色,身材苗条,亭亭玉立。在芍药栏旁相会,她恼他不放她过去。她既害怕又羞涩,语声发颤低低地问道:“有人知道吗?”勉强整理好罗裙,往外偷偷看了一眼,半真半假地与他同行同坐。如果真的那么做了,弄乱了发髻首饰,被母亲猜出来,怎么得了!我先回家看看,你先安静点儿,不要声张,母亲那边还有些针线没有收拾好,母亲也许要生气呢。等到晚上更深人静的时候,在庭院的花影下我等你,你再来吧!

逐句剖析

"见羞容敛翠":她因害羞而稍稍皱着翠眉,

# 敛翠:皱起眉头。翠,翠眉。

"嫩脸匀红":脸上是停匀红润的气色,

"素腰袅娜":身材苗条,亭亭玉立。

# 素腰:腰如束素。形容身材苗条。

"红药阑边":在芍药栏旁相会,

# 红药:芍药花。

"恼不教伊过":她恼他不放她过去。

"半掩娇羞":她既害怕又羞涩,

"语声低颤":语声发颤低低地问道:“

"问道有人知么":有人知道吗?”

"强整罗裙":勉强整理好罗裙,

"偷回波眼":往外偷偷看了一眼,

"佯行佯坐":半真半假地与他同行同坐。

"更问假如":如果真的那么做了,

"乱了云鬟":弄乱了发髻首饰,

# 云鬟:鬟,指高耸的环形发髻。

"被娘猜破":被母亲猜出来,怎么得了!

"我且归家":我先回家看看,

"你而今休呵":你先安静点儿,不要声张,

# 呵:呼唤,呵斥。

"更为娘行":母亲那边还有些针线没有收拾好,

"诮未曾收啰":母亲也许要生气呢。

# 啰:句末语气词。,诮:责问。

"却待更阑":等到晚上更深人静的时候,

"庭花影下":在庭院的花影下我等你,

"重来则个":你再来吧!

# 则个:表示委婉或商量的语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蓬莱·见羞容敛翠》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子与情人幽会的情景,展现了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上片写女子面对情人挑逗时的矛盾心理,既羞涩又难以抗拒,下片进一步展现她的内心挣扎,既渴望与情人亲近,又担忧世俗的眼光。欧阳修通过细节描写与心理刻画相结合的方式,将女子的娇羞与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词的上片侧重行为描写,下片聚焦心理活动,结构清晰,层层递进。既展现了宋代词风的婉约之美,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欧阳修生活的宋仁宗时代,是大宋王朝相对稳定与繁荣的时期。随着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长期困扰宋朝的北方边患得到缓解。尽管西夏在西方崛起,但其威胁远不及辽国。社会秩序的安定与都市的繁荣为士大夫提供了享乐生活的条件,而词作为一种适合歌唱的文体,成为描绘这种生活的重要形式。当时,城市的畸形繁荣催生了聚集妓女的秦楼楚馆,宋代还盛行官妓制度。这些妓女在宴饮时演唱的词,既有雅词,也有艳词。由于词的格律严苛,创作门槛较高,艳词往往需要由才华横溢的词人撰写。欧阳修身处这样的时代,年轻时难免与妓女有所接触,并创作了不少艳词,《醉蓬莱·见羞容敛翠》便是其中之一。据《古今词话·词评》记载,此词创作于欧阳修任职馆阁校理之前,反映了他早期生活与创作的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醉蓬莱·见羞容敛翠》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情词。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位年轻女子与情人幽会的情景,展现了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全词语言通俗自然,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入微,真实动人。这首词既体现了宋代词风的婉约之美,也表达了女子在爱情与理智之间的复杂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2. 写作手法

对比:女子的娇羞与情人的主动形成对比,突出了她的矛盾心理。借代:“红药阑边”中“红药”指代芍药花,以花的名称代指具体的花卉,形象描绘出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增添了画面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五句,“见”的主语是女子的情人,通过他的视角描绘了她的美丽。随后写到两人在芍药栏旁相会,情人主动逗引,故意不让她离开。事实上,他们是约好见面的,所谓“不教伊过”是她刻意设想的,借此减轻内心的负担。“半掩”六句,从正面刻画她的神态。面对这样的情景,她既感到激动与兴奋,又充满了害怕与羞涩,“半掩”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生动体现。“语声低颤”地问道,透露出她担心被人发现的紧张。“强整罗裙”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动作,而“偷回波眼”则流露出她的情意,同时也呼应了“有人知么”的担忧。“佯行佯坐”则进一步表现她的半推半就,既想与情人亲近,又试图保持一定的距离。她的内心斗争并未就此结束,既不愿轻易放弃爱情,又不敢完全抛开理智。下片承接“有人知么”的担忧,进一步展现她的矛盾心理。“更问”四句,她有了新的顾虑,如果真的与情人亲近,“乱了云鬟”,被母亲察觉就糟糕了。“我且”五句,在无奈与不甘中,她告诫情人不要心急,自己需要先探明母亲的动向。这是一个缓冲,也是她谨慎思考的体现。然而,爱情的力量终究强大,尤其是两人赤诚相爱时。最后三句,她约定在夜深人静时,于“庭花影下”再次相会。全词对女子的外貌、内心、情感与理智的刻画细腻入微,真实动人。数百年后,脍炙人口的《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的初次相会,其情境与情感的描绘,也不过如此。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属于俗词范畴,与《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中雅词的风格截然不同。《醉翁琴趣外篇》收录的许多作品都属俗词之列,且多采用慢词长调的形式。这些俗词与欧阳修清雅的小令共同构成了欧词的两大阵营——雅与俗,展现了欧阳修词作风格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阕写女子幽会时的担惊受怕,娇羞窘态以及有意遮掩的情景;下阕写女子婉言拒绝男子的要求,并约定夜深更阑于庭花影下相会。诗人生动地描写了女子的姿容,又细致地表现出她担惊受怕的心态以及希望重新幽会的叮嘱,此与《西厢记》的《闹简》已相差无几了。

现代中国李白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房日晰《欧阳修柳永之艳词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

下一篇:宋·刘克庄《进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