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bāng
héng
zhī
xīn
zhōu
biǎn
suǒ

朝代:宋作者:王庭珪浏览量:1
náng
fēng
chū
shàng
jiǔ
chóng
guān
shì
qīng
bào
xián
bǎi
dòng
róng
guān
zòu
rén
huí
shǒu
kuì
cháo
bān
míng
gāo
běi
dǒu
xīng
chén
shàng
shēn
duò
nán
zhōu
zhàng
hǎi
jiān
dài
nián
gōng
chū
hàn
tíng
xíng
zhào
jiǎ
shēng
huán

译文

奏折闯过关卡送达朝廷,恰好这天虎豹被关禁闭。百官们惊恐地看着密奏,却没有几人为怯懦羞愧。胡邦衡公忠义心名高北斗,却身堕南海边毒瘴之地。用不着几年后公正评议,朝廷会将胡公重新召回。

逐句剖析

"囊封初上九重关":奏折闯过关卡送达朝廷,

# 九重关:指朝廷。,囊封: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秘密奏章,都用囊装起,以防泄露,也叫封事。

"是日清都虎豹闲":恰好这天虎豹被关禁闭。

# 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据说清都共有九道门,南虎豹把守。

"百辟动容观奏牍":百官们惊恐地看着密奏,

# 奏牍:书写奏章的简牍。,百辟:朝中大臣。

"几人回首愧朝班":却没有几人为怯懦羞愧。

"名高北斗星辰上":胡邦衡公忠义心名高北斗,

"身堕南州瘴海间":却身堕南海边毒瘴之地。

# 瘴海:有瘴气的(恶性疟疾流行的)滨海地区。海,李本、傅校作“疠”。

"不待他年公议出":用不着几年后公正评议,

"汉廷行召贾生还":朝廷会将胡公重新召回。

# 贾生:汉代贾谊,谪居长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其一)》为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笔力雄健,描绘朝廷场景,大臣们动容观看奏牍,暗含对部分朝臣的批评。第五句转而称赞胡邦衡,其声名可与北斗星辰比肩,第六句却笔锋一转,写其被贬至南方瘴疠之地,形成鲜明对比。诗的末二句格调再振,认为公道自在,胡邦衡定会如汉代贾谊般被召回朝廷。全诗一气贯通,于抑扬起伏中彰显浩然正气,既有对胡邦衡的慰藉,也隐含对奸臣当道的不满,更表达了对正义终将伸张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送胡邦衡之贬所(其一)》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胡邦衡力斥秦桧的妥协投降行径,向高宗上奏恳请诛杀秦桧,秦桧为此震怒,将胡邦衡贬往地处南海之畔的新州,意图将其置于死地。据岳珂《程史》载“胡忠简铨既以乞斩秦桧掇新州之祸,直声震天壤,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与立谈,独王卢溪庭玮诗而送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情送别诗。诗歌先写胡邦衡直言上谏时朝廷的反应,继而以“名高北斗”与“身堕瘴海”的对比凸显其刚正品格与不幸遭遇,最后以“汉廷召贾生”的典故表达对其终将获召的信念。全诗在抑扬起伏中既颂赞了胡邦衡的忠直敢言,也暗含对奸佞当道的愤慨,更传递出对正义终将伸张的坚定态度。

2. 写作手法

象征:第二句以“清都”象征朝廷,以“虎豹”借代奸臣及其爪牙,“虎豹闲”暗指当日奸佞暂未阻挠,使“封事”得以上达,借神话意象(清都为天帝居所)与动物象征(虎豹喻恶势力),含蓄写出谏言上达的艰难与偶然,赋予朝廷场景以隐喻色彩。对比:以“名高北斗星辰上”的崇高声望与“身堕南州瘴海间”的贬谪处境形成鲜明对照,“堕”字强化命运落差,既赞其品格如星辰般璀璨,又抒其遭遇如坠深渊的不平,一扬一抑凸显人生遭际的戏剧性;以“百辟动容观奏牍”的朝堂震动与“几人回首愧朝班”的朝臣反应形成隐微对照,前者写谏言的震撼力,后者暗讽众臣的庸懦,在动静之间见忠奸之别。用典:末二句化用汉代贾谊典故,以贾谊被贬长沙后被汉文帝召回的经历比附胡邦衡,“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召贾生还”既坚信胡邦衡终将如贾谊般获赦还朝,又借典故的历史厚重感赋予诗作以正义必胜的信念,“不待”“行”等字更强化了对奸佞短暂、忠良必伸的预判,用典贴切而含深意。

3. 分段赏析

首句中“封事”指胡邦衡所呈递的谏言奏章,“九重关”以宫门深邃极言圣听难达。次句以“清都”喻指朝廷,借“虎豹”暗指奸臣及其党羽,补充说明首句之意——因当日守关“虎豹”暂退,故而“封事”得以顺利上达天听。三四句描绘奏章带来的朝堂震动:“百辟动容”尽显大臣观牍时的惊骇之态,“几人回首”则含蓄暗讽诸多朝臣面对刚直谏言时,对自身尸位素餐的羞愧。胡邦衡身为枢密院编修官,敢以微末之身直言极谏,更衬出衮衮诸公的怯懦,此句含而不露,笔力千钧。前四句笔势如潮,聚焦朝廷反应。第五句转写胡邦衡本人,以“名高北斗星辰上”盛赞其仗义执言的精神可与日月争辉,较“泰山北斗”之誉更显卓绝。第六句笔锋骤转,“堕”字强而有力,将“北斗星辰”的崇高与“南州瘴海”的卑湿形成天壤之隔,既饱含对其高节的仰赞,亦深蕴对其贬谪的同情与不平,一扬一抑间尽显命运跌宕。末二句以汉代贾谊自长沙被召回的典故收束,“不待”“行”等字掷地有声,既坚信公道自明、胡邦衡终将获召还朝,亦暗含对当下“公议”不张的批评,更寓含奸臣当道必不长久的信念。全诗八句如江河奔涌,于抑扬顿挫中彰显浩然正气:既颂忠良之直节,亦斥奸佞之跋扈,更明正义之不泯,读来令人振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绍兴八年故资政殿学士胡公以言事忤时相黜,又四年谪岭表,卢溪先生以诗送其行,有“痴儿不了公家事”之句。小人飞语告之,时相怒,除名,流夜郎。时先生年七十矣,于是先生诗名一日满天下。

宋杨万里《卢溪文集序》

# 正人义士之不幸,乃国家之不幸,生灵之大不幸也。选此诗识中国之所以衰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允平《己酉秋留鹤江有感》

下一篇:宋·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