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船杨柳下":把船停靠在杨柳树下,
"听鸣蝉、":听着蝉儿鸣叫、
"薰风小新堤":和暖的南风拂过新修的堤岸。
# 薰风:和风。
"正烟荭露蓼":正是烟霭中的红蓼带着晨露,
# 蓼:水草。,荭:一作葓。
"飞尘酿玉":水花飞溅像酿出的白玉,
# 酿玉:疑为“酿王”。唐汝阳王李琎取云梦石,泛春渠以蓄酒,作金银龟鱼。浮沉其中,为酌酒具,自称酿王,兼麹部尚书。
"第五桥西":在第五座桥的西边。
"遥认青罗盖底":远远望去,荷叶像青色的丝罗伞盖,
# 青罗盖:原指青罗伞。
"宫女夜游池":底下仿佛有宫女在池边夜游。
"谁在鸳鸯浦":是谁在鸳鸯栖息的水湾,
# 鸳鸯浦:多有鸳鸯的水滨。
"独棹玻璃":独自在清澈如玻璃的水面上划桨。
# 玻璃:如镜的水面。,棹:划桨行船。
"一片天机云锦":一片如天然机杼织就的云霞般绚丽的景象,
# 云锦:锦缎似的云彩,指水面。,天机:天工的织机。
"见凌波碧翠":只见荷叶凌波挺立,翠绿鲜亮,
"照日胭脂":荷花在阳光下像胭脂般红艳。
# 胭脂:胭脂色。
"是西湖西子":这景致就像西湖的西施,
# 西子:西施。
"晴抹雨妆时":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如精心梳妆过一般娇美。
"便相将无情秋思":便连带那萧瑟的秋意,
"向菰蒲深处落红衣":让红色的荷花向着菰蒲深处飘落。
# 红衣:指红草,生水泽中,高达丈余,茎大而赤,花红白色。,菰蒲:两种植物名,均生水边。
"醺醺里":沉醉之中,
"半篙香梦":在带着花香的梦境里,
"月转星移":不知不觉月亮西斜,星辰移位。
宋元间诗人、词人
陈允平(1220?~1295?),宋末元初诗人、词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宋末曾任沿海制置司参议,入元后隐居不仕。其诗多写景,诗风典雅精致,也有疏落平易之作。其词属格律派,脱胎于周邦彦,词风清丽芊绵,小令尤为擅长。除和韵之作外,寿词也不少。代表作品有《摸鱼儿·西湖送春》《唐多令·秋暮有感》《登西楼怀汤损之》等。著有诗集《西麓诗稿》,词集《日湖渔唱》《西麓继周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前两句“放船杨柳下,听鸣蝉、薰风小新堤”,点明夏日游湖场景,船行杨柳下,耳闻鸣蝉,身沐薰风,小新堤的清新扑面而来,勾勒出夏日闲适氛围。“正烟荭露蓼,飞尘酿玉,第五桥西”,写第五桥西的景致,烟荭(红蓼)带露,水波飞溅如“酿玉”,色彩与动态结合,画面鲜活。“遥认青罗盖底,宫女夜游池”,将荷叶比作“青罗盖”,想象池中荷叶下似有宫女夜游,以拟人手法增添浪漫遐想。“谁在鸳鸯浦,独棹玻璃”,以问句写鸳鸯浦中有人独自划桨于如玻璃般清澈的湖面,画面静谧中见动态,充满神秘感。下片“一片天机云锦,见凌波碧翠,照日胭脂”,总写荷花之美,如天上云锦,荷叶“凌波碧翠”,荷花“照日胭脂”,色彩鲜明,比喻生动。“是西湖西子,晴抹雨妆时”,将荷花比作西湖西施,无论晴日雨幕,皆似梳妆美人,拟人手法凸显荷花神韵。“便相将无情秋思,向菰蒲深处落红衣”,笔锋一转,写秋思中荷花(红衣)飘落菰蒲深处,美好中含淡淡伤感,自然过渡季节变迁。结尾“醺醺里,半篙香梦,月转星移”,写诗人沉醉于美景,恍入香梦,随月转星移感受时光流转,尽显对夏日荷景的陶醉与眷恋,风格婉约绮丽。
上一篇:宋·陈允平《八宝妆(秋宵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