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sǒu

朝代:唐作者:马戴浏览量:2
rén
xián
zhòng
shù
shù
lǎo
rén
qián
zhǐ
bái
yún
nèi
qiáo
cāng
hǎi
biān
ér
cǎi
shān
yào
fàng
yǐn
quán
zhù
yǎng
shēng
lùn
fán
yōu
nián

译文

林中老人在门口种了一棵树,如今这棵大树竟比老人先衰老了。他居住在山上幽静之处,捕鱼是在蓝色的海边。有时带着孩子去山崖采药,有时牵着小牛到溪边饮水。老人懂得养生的道理,因此无须担忧衰老的晚年。

逐句剖析

"野人闲种树":林中老人在门口种了一棵树,

# 野人:居住野外的老人。

"树老野人前":如今这棵大树竟比老人先衰老了。

"居止白云内":他居住在山上幽静之处,

# 居止:居住。

"渔樵沧海边":捕鱼是在蓝色的海边。

# 渔樵:捕鱼打柴。

"呼儿采山药":有时带着孩子去山崖采药,

# 采山药:山崖采药。

"放犊饮溪泉":有时牵着小牛到溪边饮水。

# 犊:小牛。

"自著养生论":老人懂得养生的道理,

# 养生论:养生的道理。

"无烦忧暮年":因此无须担忧衰老的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野叟居》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老人生活,他种树、打渔、采药、放牛,住在白云深处,日子过得简单自在。老人还研究养生之道,晚年无忧无虑。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着痕迹地展现了隐士生活的恬淡与自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对自然之道的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马戴(?~869?),唐代诗人。字虞臣,祖籍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会昌四年进士。大中初,在太原幕府任掌书记,因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官终国子博士。马戴诗以五律为主,格调壮丽,含思蕴藉,饶有韵致。其善于抒写羁旅愁思,边塞诗亦佳。纪昀称其“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严羽推崇其诗“在晚唐诸人之上”。代表作品有《落日怅望》《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隐逸诗。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居山野的老者日常生活:种树、打渔、采药、放牛,住在白云深处,靠着山海自给自足。老人还研究养生之道,晚年过得悠闲自在。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隐士远离尘嚣、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图景。

2. 分段赏析

“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这两句写得很朴实。老人悠闲地种树,树慢慢长大变老,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种日常场景透露出隐居生活的简单与长久。“居止白云内,渔樵沧海边”讲的是老人的住处和生活方式。他住在白云缭绕的深山里,平时要么打渔,要么砍柴,生活范围就在山海之间,显得自在又逍遥。“呼儿采山药,放犊饮溪泉”这两句更具体地写老人的日常。他叫孩子去山里采药,自己放牛到溪边喝水。画面很生活化,让人感受到隐居生活的真实和自然。“自著养生论,无烦忧暮年”最后两句点出老人的心态。他自己研究养生之道,晚年过得无忧无虑。没有大道理,就是简单直白地表达一种知足、安稳的生活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此诗以起结高妙,遂成绝响。谭云:五字内多少起止(“数老”句下)。钟云:“自著”、“无烦”四字,养生家读之内省惕然(末二句下)。

明文学家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吴山民曰:次联情景妙绝。王右丞“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此诗起结,祖袭其意。夫野栖之士坐卧白云,生涯沧海,采药放犊之外,别无事业;非真蜕脱尘埃之志者,不足语此。不识野叟为何许人,乃能如是!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诗以一“闲”字领起一篇之意。种树、采药,渔樵耕牧,兼以著书,隐士家风色色俱备,若见不闲,其实非第一闲人不能为此。言外令人欣羡不置也。

清黄生《唐诗摘钞》

# 字句稳称,结构谨密,是初盛沉实一路。

清何焯《唐律消夏录》

# “树老野人前”的是妙句。“野人”与“树”起落得好。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即事》

下一篇:唐·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