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ān

朝代:宋作者:蒲寿宬浏览量:1
bìn
yāo
ài
fēn
fēn
huā
shuǐ
bīn
yuǎn
lóu
qián
suī
yǒu
ruò
xié
pàn
rén
jiāng
chǔ
hèn
bēi
ér
liáo
sāo
zhāng
tuō
guǐ
shén
zhuó
jiǔ
mǎn
xiào
jiāng
biān
ōu
zhèng
xiāng
qīn

译文

人们鬓间插着符、腰间系着艾草纷纷外出,荷叶荷花环绕在水滨周围。思远楼前虽然有乐曲演奏,若邪溪畔难道没有像屈原一样的人吗。不要用儿女情长的方式去悲叹楚国的遗恨,姑且把楚辞篇章寄托给鬼神。渔父对着满壶的浊酒露出笑容,江边的鸥鹭正相互亲近。

逐句剖析

"鬓符腰艾去纷纷":人们鬓间插着符、腰间系着艾草纷纷外出,

"荷叶荷花匝水滨":荷叶荷花环绕在水滨周围。

"思远楼前虽有曲":思远楼前虽然有乐曲演奏,

"若邪溪畔岂无人":若邪溪畔难道没有像屈原一样的人吗。

"莫将楚恨悲儿女":不要用儿女情长的方式去悲叹楚国的遗恨,

"聊把骚章托鬼神":姑且把楚辞篇章寄托给鬼神。

"浊酒满壶渔父笑":渔父对着满壶的浊酒露出笑容,

"江边鸥鹭正相亲":江边的鸥鹭正相互亲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端午》是南宋末年蒲寿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端午时节人们纷纷佩戴符艾、赏荷游玩的热闹场景。前四句描绘端午习俗与景,由今及古引发思古之情。后四句劝莫浅悲楚恨,借骚章寄情,以渔父与鸥鹭表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末元初诗人

蒲寿宬(?~?),宋末元初诗人。号心泉,泉州(今属福建)人。其先西域人,以互市归宋。其七世祖蒲宗孟北宋时官至尚书左丞,能诗文。明经举乡贡士,后因与弟蒲寿庚平海寇有功,被授官,入领环卫。宋度宗咸淳七年,始出知梅州。咸淳十年,宋廷诏蒲寿宬为江西吉州知州。蒲寿宬娴吏事,善诗文。陈垣认为“西域中国诗人,元以前唯蒲氏一家耳”。《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风“颇有冲淡闲远之致,在宋元之际犹属雅音”。主要作品有《渔父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鬓符腰艾去纷纷,荷叶荷花匝水滨。”描绘了端午佳节热闹的场景,人们鬓间插着符、腰间系着艾草纷纷外出,体现了端午的传统习俗。同时,水滨周围布满荷叶荷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水边画面。此联从习俗与景色入手,为全诗奠定了既有节日氛围又具自然美感的基调。颔联:“思远楼前虽有曲,若邪溪畔岂无人。”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端午场景转向历史。思远楼前或许仍有乐曲演奏,但诗人更关注若邪溪畔,因为那里曾有像屈原一样的仁人志士。此联借景与典故,引发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兴衰的思考,将诗歌的意境从现实延伸到历史,增添了深沉的历史感。颈联:“莫将楚恨悲儿女,聊把骚章托鬼神。”诗人在此发表感慨,认为不应仅仅以儿女情长的方式去悲叹楚国灭亡的遗恨,而应借助屈原所作的楚辞篇章,将复杂的情感寄托于鬼神。这一联表明诗人对历史兴亡有着深刻的思考,不流于表面的哀伤,而是试图从文化和精神层面去探寻和表达,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尾联:“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描绘了一位渔父面对满壶浊酒露出笑容,江边鸥鹭相互亲近的画面。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景象,与前文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形成对比,表达诗人向往远离世俗纷争,与自然为伴,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使诗歌在深沉的感慨中,透露出一种豁达与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蒲寿宬《涧亭麈尾泉》

下一篇:宋·蒲寿宬《九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