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石搘颐久":我长久地轻拂石头,支撑着脸颊,
# 搘:一作支。
"闲心寂似初":闲适的心境如同最初一般寂静。
"不知浑是水":不知道周围全是水,
"宁觉我非鱼":哪里会觉得自己不是鱼呢。
"欲数犹疑幻":想要数清鱼的数量,却又怀疑那是虚幻的景象,
"相看若在虚":彼此对视,仿佛置身于虚幻之中。
"星星双鬓影":两鬓星星点点的白发,
"何事入方诸":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如镜的水中呢。
宋末元初诗人
蒲寿宬(?~?),宋末元初诗人。号心泉,泉州(今属福建)人。其先西域人,以互市归宋。其七世祖蒲宗孟北宋时官至尚书左丞,能诗文。明经举乡贡士,后因与弟蒲寿庚平海寇有功,被授官,入领环卫。宋度宗咸淳七年,始出知梅州。咸淳十年,宋廷诏蒲寿宬为江西吉州知州。蒲寿宬娴吏事,善诗文。陈垣认为“西域中国诗人,元以前唯蒲氏一家耳”。《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风“颇有冲淡闲远之致,在宋元之际犹属雅音”。主要作品有《渔父词》。
1. 分段赏析
首联“拂石搘颐久,闲心寂似初”,诗中“拂石”是轻拂石头的动作,“搘颐”指以手托腮,这一动作描绘出诗人悠然闲适的状态,“久”字强调了时间的延续,突出诗人沉浸在这种闲适之中的状态。“闲心寂似初”,“闲心”表明诗人内心的闲适,“寂似初”则强调这种闲适的心境如同最初一样寂静,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颔联“不知浑是水,宁觉我非鱼”,借用了“庄周梦蝶”和“濠梁观鱼”的典故,诗人沉浸在观鱼的环境中,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仿佛自己与鱼融为一体,分不清周围是水还是自己不是鱼,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灵相通的状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闲适和宁静心境。颈联“欲数犹疑幻,相看若在虚”,这两句诗中“欲数犹疑幻”,诗人想要数清鱼的数量,但却觉得眼前的景象如同虚幻一般,体现出鱼儿游动的灵动和不可捉摸,也反映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一种恍惚感。“相看若在虚”,“相看”指诗人与鱼相互对视,“若在虚”表示仿佛置身于虚幻的空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物我交融、如梦如幻的感觉,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意境。尾联“星星双鬓影,何事入方诸”,这两句诗中“星星双鬓影”,“星星”形容两鬓的白发稀疏、零星,暗示了诗人的衰老。“何事入方诸”,“方诸”在古代传说中是一种能映照万物的镜子,这里指石潭的水面如镜子一般,诗人看到自己两鬓的白发映照在水面上,不禁发出疑问,为何自己衰老的容颜会出现在这如镜的水中,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老去的感慨。
上一篇:宋·蒲寿宬《送梅峰阮监镇东归》
下一篇:宋·蒲寿宬《愁剧忽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