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tóng
shān
shà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shuǐ
qīng
lián
shù
lǎo
cāng
xíng
chuān
穿
shù
chūn
yáng
shēn
shù
rén
chù
wéi
yǒu
yōu
huā
shuǐ
xiāng

译文

那清清的溪水泛着涟漪,潺潺流过茂密苍老的丛林,一路穿行,穿过溪边的花树,走进春日的暖阳。我沿着溪水在这密林中前行,走到了那无人的地方,只看到一丛丛野花独自绽放,风中传来一阵阵清香。

逐句剖析

"溪水清涟树老苍":那清清的溪水泛着涟漪,潺潺流过茂密苍老的丛林,

# 清涟:水清澈而泛着涟漪。涟,涟漪,细小的水波。

"行穿溪树踏春阳":一路穿行,穿过溪边的花树,走进春日的暖阳。

# 踏春阳:走在春日的阳光下。

"溪深树密无人处":我沿着溪水在这密林中前行,走到了那无人的地方,

"唯有幽花渡水香":只看到一丛丛野花独自绽放,风中传来一阵阵清香。

# 渡水香:隔水送来阵阵花香。,幽花:长在幽隐处的野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童山溪上》是宋代王安石所作。此诗主题为描绘天童山美景,表达春游欢快心情。写作手法上,抓住溪边景色特点,从多方面着力描绘以突出清幽绝尘特征。开篇写溪水清、树老苍,展现春日溪边初景;后两句写溪深树密处幽花飘香,尽显静谧。全诗以清新自然之笔,勾勒出一幅幽美山水图,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其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天童山溪上》是王安石在担任鄞县县令时所作。他到任不久后游览天童山,有感于天童山山深林密、水清花香的秀美景色,便写下此诗,记录下自己在天童山的游历与所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天童山山深林密、水流花香的幽美景色,通过对溪水之清、溪流之幽深、溪岸树荫之浓密、溪花之清香等景色的刻画,表达了作者春游时的欢快心情,突出了天童山清幽绝尘的特征。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溪水清涟”描绘的是溪水流动的动态美,而“树老苍”呈现的是树木静止的状态,一动一静相互映衬。同样,诗人在溪边行走是动态,而幽深静谧的溪谷、浓密的树林则是静态背景,动静结合凸显出环境的清幽。点面结合:诗人抓住溪水、树木、幽花等溪边典型景物,从溪水的清澈、溪流的幽深、溪岸树荫的浓密、溪花的清香等方面进行细致描绘,以这些局部的景色特点,全面地突出了天童山整体清幽绝尘的特征,让读者通过这些细节能想象到天童山的全貌。白描:整首诗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如“溪水清涟树老苍”“唯有幽花渡水香”,直接勾勒出溪边景色的轮廓,自然流畅地展现出天童山溪上的美景,给读者以清新自然之感。

3. 分段赏析

《天童山溪上》前两句“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从视觉角度描绘出清澈的溪水与苍老翠绿的树木,展现出溪边春日的景色,诗人在溪树间行走沐浴春阳,语言质朴自然,白描手法勾勒出画面,奠定轻快基调。后两句“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从视觉转向嗅觉,以溪深树密营造幽静氛围,“无人处”突出静谧,“幽花渡水香”让读者感受到花的芬芳,视觉与嗅觉结合,以点带面突出天童山清幽绝尘的特征,诗人在这清幽之境中,与自然融合,获得心灵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蔡襄《晚色》

下一篇:宋·文天祥《端午感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