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lóu
shū
sháo
wèi
dōng
yáng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袁燮浏览量:1
wèi
zhí
zuì
qīn
mín
xíng
suǒ
xué
mín
gǒu
ān
zhěn
wēi
guān
yǒu
cháng
wén
zhǎng
lǎo
yán
rén
xìng
yuán
è
ǒu
wàng
fǎn
jiàn
shàn
nìng
zuò
jūn
néng
chūn
chū
zhì
xíng
nǎi
chāo
zhuó

译文

尉这个官职是最接近百姓的,也完全能够让你施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我们的百姓如果能够安稳地睡好觉,那么即使身为小小的官吏也会有很多的快乐。曾经听年长的人说过,人的本性原本是不邪恶的。(百姓)只是偶然迷失道路忘了返回正途,当他们见到善良的行为又怎么会不感到惭愧呢。你如果能够让百姓恢复他们善良的本性,那么你的治理成绩和德行就会非常卓越出众了。

逐句剖析

"尉职最亲民":尉这个官职是最接近百姓的,

"亦足行所学":也完全能够让你施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

"吾民苟安枕":我们的百姓如果能够安稳地睡好觉,

"微官有余乐":那么即使身为小小的官吏也会有很多的快乐。

"尝闻长老言":曾经听年长的人说过,

"人性原不恶":人的本性原本是不邪恶的。

"迷涂偶忘返":(百姓)只是偶然迷失道路忘了返回正途,

"见善宁不怍":当他们见到善良的行为又怎么会不感到惭愧呢。

"君能春其初":你如果能够让百姓恢复他们善良的本性,

"治行乃超卓":那么你的治理成绩和德行就会非常卓越出众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楼叔韶尉东阳三首(其三)》是宋代袁燮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点明“尉职”亲民且利于施展才学的特点,强调若能使百姓安枕无忧,为官者也会从中获得乐趣;第五句至第八句借长老之口阐述“人性本善”,指出百姓误入迷途后见到善行也会心生惭愧;最后两句劝勉楼叔韶恢复百姓善良本性,成就卓越治绩。全诗以质朴简洁的语言,传达出对基层官吏职责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治理地方、教化百姓的殷切期望,体现出务实恳切的劝勉风格与浓厚的人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尉职最亲民,亦足行所学”两句点明了尉这一官职的特点与优势。“尉职最亲民”直接指出尉这一职位与百姓最为贴近,能够深入了解百姓的生活与需求,强调其职责的特殊性;“亦足行所学”则说明担任尉职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学识与才能,为百姓办实事,展现出这一职位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意义,为后文的劝勉做铺垫。“吾民苟安枕,微官有余乐”两句表达了为官者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吾民苟安枕”描绘出百姓能够安稳入眠、生活安定的美好景象,“苟”字强调了只要达成这一目标;“微官有余乐”则表明作为基层小官,看到百姓安居乐业,自己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与快乐,体现出一种以民为本的为官理念和质朴的情感追求。“尝闻长老言,人性原不恶”两句借“长老言”引出作者对人性的看法。“尝闻”表示从长辈那里听闻,增加了观点的可信度;“人性原不恶”直接阐述核心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为后文对百姓误入歧途原因的探讨以及对楼叔韶的劝勉埋下伏笔,体现出作者对人性的基本认知和人文关怀。“迷涂偶忘返,见善宁不怍”两句进一步解释百姓行为的原因。“迷涂偶忘返”指出百姓有时会误入歧途,偏离正道,但这只是偶然的情况;“见善宁不怍”意思是当他们看到善良的行为和榜样时,怎会不心生惭愧呢?“宁不”以反问语气,强调百姓内心深处对善的感知和向往,相信他们能够在引导下回归善良,展现出作者对百姓的理解与信任。“君能复其初,治行乃超卓”两句是对楼叔韶的劝勉与期望。“君能复其初”直接呼吁楼叔韶要帮助百姓恢复善良的本性,回到最初的淳朴状态;“治行乃超卓”则表明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在治理地方的政绩和德行上就会达到超凡卓越的境界,简洁有力地总结全诗,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楼叔韶的深切期许和对良好治理局面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袁燮《送治杨司直》

下一篇:宋·袁燮《病起见梅花有感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