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苏泂浏览量:1
chūn
qín
huàn
shān
èr
yuè
sháo
guāng
bàn
zuò
suì
táo
huá
huá
yuán
qíng
dāng
zuò
yīng
dòu
kòu
huā
shāo
zhòng
guài
nián
nián
lái
shuí
nài
jiǔ
hān
fǒu

译文

春天的鸟儿啼叫着仿佛在呼唤雨水,屋山也像在呼喊,二月里大好的春光已经过去了一半。这恼人的雨仿佛是“泥滑滑”“谷孤孤”这些鸟叫声招来的,仔细想来,这雨作祟也难以逃避,追究缘由或许和这些鸟叫声所预示有关。本不该是豆蔻花的花梢因雨而显得沉重下垂,也已经对荼蘼叶子因雨生长得粗大感到奇怪。一年又一年,这样糟糕的雨天状况谁能奈何得了呢,我喝得大醉,敲着瓦罐伴着呜咽的声音。

逐句剖析

"春禽唤雨屋山呼":春天的鸟儿啼叫着仿佛在呼唤雨水,屋山也像在呼喊,

"二月韶光一半无":二月里大好的春光已经过去了一半。

"作祟岂逃泥滑滑":这恼人的雨仿佛是“泥滑滑”“谷孤孤”这些鸟叫声招来的,

"原情当坐谷孤孤":仔细想来,这雨作祟也难以逃避,追究缘由或许和这些鸟叫声所预示有关。

"不应豆蔻花梢重":本不该是豆蔻花的花梢因雨而显得沉重下垂,

"已怪荼蘼叶子粗":也已经对荼蘼叶子因雨生长得粗大感到奇怪。

# 蘼:一作醾。

"年去年来谁奈得":一年又一年,这样糟糕的雨天状况谁能奈何得了呢,

"酒酣击缶和噫呜":我喝得大醉,敲着瓦罐伴着呜咽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是南宋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本诗聚焦于春雨对春光的影响以及诗人面对此景的复杂情感。首联描绘了春雨来临之际的景象,通过春禽、屋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氛围,展现出二月春光已逝大半的惋惜。中间两联诗人借助鸟叫声暗示春雨带来的糟糕天气,又从豆蔻花和荼蘼叶的状态,进一步体现春雨对花草的破坏。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年复一年这种状况的无奈,借酒酣击缶的行为宣泄内心情绪。整首诗情感细腻,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和时光流逝的敏锐感知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春禽唤雨屋山呼,二月韶光一半无”,描绘了春雨将至的场景,春禽啼叫、屋山似呼喊,仿佛都在呼唤雨水,营造出一种氛围。“二月韶光一半无”点明时间,强调二月里大好春光已过去一半,暗示春雨可能对春光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景中含情,引发读者对春光流逝的关注。“作祟岂逃泥滑滑,原情当坐谷孤孤”,借助“泥滑滑”“谷孤孤”这两种鸟叫声,将春雨拟人化,认为春雨作祟难以逃避,且可能与这些鸟叫声所预示有关。这种联想既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又表现出诗人对春雨带来糟糕天气的探究和思考,进一步强化了对春光可能受影响的担忧。“不应豆蔻花梢重,已怪荼蘼叶子粗”,通过描写豆蔻花和荼蘼叶在雨中的状态,展现春雨对花草的具体影响。“不应”和“已怪”体现出诗人对花草因雨而出现异常状态的惊讶和不满,从细微处体现春雨对春光的破坏,使诗歌情感更加细腻,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对美好春光消逝的惋惜。“年去年来谁奈得,酒酣击缶和噫呜”,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年复一年这种糟糕雨天状况的无奈。“谁奈得”直白地表达出诗人的无力感,而“酒酣击缶和噫呜”通过诗人醉酒后敲着瓦罐伴着呜咽声音的行为,生动地宣泄出内心对春光易逝、自然变化无常的感慨,将情感推向高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泂《十六日伏睹明堂礼成圣驾恭谢太一宫小臣敬成》

下一篇:宋·苏泂《寄卢子高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