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
ào
·
·
dēng
huǒ
shōu
zhēng
yuè
bà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4
dēng
huǒ
shōu
zhēng
yuè
bàn
shān
nán
shān
běi
huā
liáo
luàn
wén
shuō
jiàn
tíng
xīn
shuǐ
màn
kuǎn
duàn
chuān
穿
yún
xún
yóu
bàn
què
sēng
chuáng
qiān
màn
qiān
yán
wàn
chūn
fēng
nuǎn
nòng
sōng
shēng
bēi
guǎn
chuī
mèng
duàn
西
kàn
chuāng
yóu
xián
duǎn

译文

月十五元宵节的灯火已经熄灭,山南山北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让人眼花缭乱。听说洊亭那里新涨的春水已经漫流开来,我骑着缓缓行走的马,穿过云雾进入山坞去寻找一同游玩的伙伴。来到一处僧舍,我拂拭干净僧人的床榻,揭开白色的帐幔,此时千岩万壑中都洋溢着温暖的春风。一阵松涛声传来,那声音如同悲切的急管之音,把我的梦境吹断了,我向西看去,看到窗户透进来的阳光,还嫌时间太短。

逐句剖析

"灯火已收正月半":月十五元宵节的灯火已经熄灭,

# 灯火:元宵节彩灯。

"山南山北花撩乱":山南山北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让人眼花缭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听说洊亭那里新涨的春水已经漫流开来,

# 新水:春水。,洊亭:在钟山西麓。王安石晚年常游之,有《北山洊亭》云:“西崦水泠泠,沿冈有洊亭。自从春草长,遥见只青青。”又有《洊亭》诗:“朝寻东郭来,西路历洊亭。”

"骑款段":我骑着缓缓行走的马,

# 款段:本指马行迟缓,此处指作者骑驴缓行。《后汉书·马援传》:“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后引指驽马。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这里可能指驴。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载,王安石在江宁,“筑第于白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

"穿云入坞寻游伴":穿过云雾进入山坞去寻找一同游玩的伙伴。

# 穿云入坞:深入到云雾缭绕的山坞中去探奇览胜。坞:四高中低的小凹。

"却拂僧床褰素幔":来到一处僧舍,我拂拭干净僧人的床榻,揭开白色的帐幔,

# 幔:窗帘。,褰:提起,撩起,揭起。

"千岩万壑春风暖":此时千岩万壑中都洋溢着温暖的春风。

# 千岩万壑:语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一弄松声悲急管":一阵松涛声传来,那声音如同悲切的急管之音,

# 一弄:一奏,一吹。

"吹梦断":把我的梦境吹断了,

"西看窗日犹嫌短":我向西看去,看到窗户透进来的阳光,还嫌时间太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是北宋词人王安石晚年的作品。此词以退隐后定林院生活为背景,上片写骑驴春游钟山赏景寻伴,展现心闲意静之态,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抒发恬然自若之情。下片写游兴尽后回山寺就床而卧,通过写松声吹梦等营造出一种静谧氛围。全词运用白描手法即事写景,物象清幽,气韵萧散,这在充满脂腻粉香的北宋前期词坛上颇有一枝独秀的风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是北宋时期王安石所写。王安石罢相后选择退隐江宁(今南京),在府城东与钟山间的“半山园”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距离半山园不远的钟山定林寺昭文斋成为他日常下榻的别馆,在那里他读书、著述、接待客人,还常常到附近的山林溪壑间游览。正是在这样退隐后相对悠闲、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下,他将自己在定林院周边山林游玩以及在寺中休憩等经历和感受,融入到创作中,写下了这首词,成为他定林院生活的一个生动剪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记游词。描绘了词人退隐后在正月半骑驴春游钟山,欣赏到山南山北繁花撩乱、洊亭新水漫流的盎然春景,后回归山寺拂床卧躺,听松声入梦又被吹醒的情景,体现了词人春游之趣,既抒发了心闲意静、恬然自若的感情,也隐隐透露了其身虽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精神状态,全篇即事写景,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清幽的物象与萧散的气韵。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词即事写景,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画面。如“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简单直接地描绘出正月半后,山南山北繁花盛开的景象,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生动展现出春意盎然之态;“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也用直白的表述,呈现出词人骑着缓缓行走的马,穿过云雾进入山坞寻找游伴的情景。寓情于景: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千岩万壑春风暖”,描绘出千岩万壑在春风吹拂下充满暖意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松声如悲切的急管之音,吹断了梦境,而词人西看窗日还嫌时间短,通过对松声、窗日等景物的描写,隐约透露出其内心并不平静的复杂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骑驴春游的经历。开篇“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点明特定时令。宋代上元灯节仅三日,收灯后人们便出城探春。而江南正月气候温暖,钟山一带早已芳草如茵,万花争艳。“撩乱”一词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山花你追我赶、争奇斗艳撩拨行人视线的热烈场景。这两句不仅勾勒出江宁一带的季节特征,也交代了词人居住的山中环境。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词人内心的游春兴致被瞬间点燃。紧接着“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闻说”自然引出对洊亭之游的叙述,“新水漫”暗示刚经历一场春雨,雨后的郊原愈发清新自然。“款段”本意是形容马行迟缓,这里借指词人所骑的毛驴。词人退居江宁期间神宗赏赐的马死后,便常骑毛驴出游。骑驴过程中词人心态闲适,超脱淡然,仿佛将世间的功名利禄抛诸脑后。定林寺周边峰峦叠嶂,云雾缭绕,骑驴穿梭其中如同穿行在云层里,故曰“穿云”。山间谷壑众多,形成了许多花木繁茂的天然坞堡,如道士坞、桃花坞等。词人骑着毛驴在山径间时而攀高冈,时而入低谷,一路走走停停,访胜探幽,所以是“入坞”。句中“穿”“入”“寻”三个动词连续使用,将词人渴望探寻春色的急切心情和浓厚游兴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描绘出其以“山野之人”自居的独特生活情趣。下片描述僧斋昼寝的情景。“却拂僧床褰素幔”,“却”字巧妙转折,表明词人结束游山行程返回山寺。由于独自栖居山寺,他亲自拂拭僧床,撩起白色帷幔,“僧床”“素幔”尽显其生活的清寂雅素,突出了寄身山寺的生活特点。“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句既承接上片对“山南山北”的描写,又与开篇“正月半”相呼应,描绘出东风吹拂、春光融融的美好景象。在这宜人的氛围中,词人身心放松,逐渐进入静谧安稳的梦乡。“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描绘词人梦醒的瞬间,山间的松涛声好似悲切的笛声,在深山中呜咽回荡,既贴合山林的自然环境,又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醒来后词人西望窗外,阳光依然明亮,可他仍觉睡意未足,这一细节隐约透露出其内心复杂难言的情绪。

4. 作品点评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是北宋王安石退隐后所作,全词即事写景,运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出春日山林及僧斋的景象,如“山南山北花撩乱”“千岩万壑春风暖”等,使物象清幽,气韵萧散。词人将野游寻春时的心境恬静以及被松涛声打破梦境后的复杂情绪融入其中,虽写退隐生活,却隐隐透露出身虽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精神状态,寓情于景,含蓄蕴藉。在北宋前期词坛充斥脂腻粉香的氛围中,此词以清新自然的风格独树一帜,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兼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上的别样风采,是其退隐之后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式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篇纪游,借入山寻春的生活片段,体现隐居钟山的情怀,即事写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在充满脂腻粉香的北宋前期词坛上,这首词的题材及其“瘦削雅素”(刘熙载《艺概》评王安石词语)的艺术风格,都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现代学者刘乃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遥夜》

下一篇:宋·宋庠《遥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