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xiá

朝代:宋作者:苏泂浏览量:1
sān
xiá
tāo
zhuàng
qiū
shēn
zhào
qián
fēi
kōng
duō
yǔn
shí
shī
yǒu
jīng
yuán
biàn
shí
shí
qíng
kāi
chù
chù
tiān
gāo
gōng
luó
chū
shén
xiān

译文

三峡的波涛雄浑壮阔,深秋时节我乘船前行。空中常有陨石飞速坠落,树木摇晃让猿猴惊恐。雨水频繁洒落,时而下雨,阳光时常穿透,时而放晴。篙工停下敲锣鼓,传说这地方会有神仙出现。

逐句剖析

"三峡波涛壮":三峡的波涛雄浑壮阔,

# 波涛:大波浪。,三峡:长江三峡的简称。

"秋深鼓棹前":深秋时节我乘船前行。

"飞空多陨石":空中常有陨石飞速坠落,

"失木有惊猿":树木摇晃让猿猴惊恐。

"洒遍时时雨":雨水频繁洒落,时而下雨,

"晴开处处天":阳光时常穿透,时而放晴。

"篙工罢锣鼓":篙工停下敲锣鼓,

"此地出神仙":传说这地方会有神仙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峡》是南宋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三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神仙传说的向往。首联点明深秋时在三峡乘船前行,描绘波涛之壮;颔联写峡谷中空中常有陨石坠落,猿猴因木块掉落而受惊,凸显峡谷的险峻与原始;颈联描绘三峡多变的气候,时雨时晴;尾联写篙工停止敲锣鼓,暗示此地有神仙出没。运用夸张手法,如“飞空多陨石”增强峡谷的神奇氛围;借景抒情,通过对三峡景色的描写传达情感。此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展现出三峡的壮美与神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三峡深秋时节波涛壮阔、陨石飞空、气候多变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对神仙传说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事物的向往。这是一首写三峡自然景观题材的五言律诗,借三峡的波涛、陨石、雨晴天象等景象,写出了三峡的壮美与神秘。

2. 分段赏析

首联点明时间为深秋,诗人乘船行驶在三峡之中。“三峡波涛壮”直接描绘出三峡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景象,一个“壮”字,凸显出三峡水势的雄浑壮阔。“秋深鼓棹前”则点明季节与行进状态,为下文对三峡独特景致的描写做铺垫,营造出一种雄浑而略带神秘的氛围。颔联“飞空多陨石,失木有惊猿”进一步刻画三峡的险峻与原始。“飞空多陨石”,诗人用夸张的笔触描绘出峡谷上空常有陨石坠落的奇特景象,增添了三峡的神秘色彩;“失木有惊猿”,写当木块掉落时,猿猴会受到惊吓,从侧面体现出峡谷的险峻以及猿猴的机敏,生动地展现出三峡的自然生态,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峡谷的惊险与生机。颈联“洒遍时时雨,晴开处处天”描写三峡多变的气候。“洒遍时时雨”,写出雨水频繁洒落的情景,“时时”强调了降雨的频繁且规律;“晴开处处天”则描绘出阳光穿透峡谷,晴朗天空显现的画面,“处处”展现出天气放晴时的开阔。这两句诗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写,既表现出三峡地区气候的独特,又为整个景色增添了变幻莫测的魅力,使读者能感受到三峡景色的丰富与奇妙。尾联“篙工罢锣鼓,此地出神仙”引入神话色彩。“篙工罢锣鼓”,写篙工停止敲锣鼓,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此地出神仙”,暗示在这神秘的三峡之地,可能有神仙出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传说的向往,也体现出诗人对三峡这片神奇土地的敬畏之情,给诗歌增添了一抹浪漫而神秘的色彩,引发读者的遐想。

3. 作品点评

《三峡》一诗凭借细腻且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三峡的雄浑之姿,尽显大自然的磅礴伟力。诗中,诗人对三峡的景致描绘入微,不仅传递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更流露出对神秘事物的憧憬向往。其营造出的独特意境,仿若为读者铺就一条通往神奇壮美三峡世界的小径,引领人们悠然步入其中。在这方天地里,读者既能领略到自然之美带来的视觉盛宴,又能在字里行间寻得沉思遐想的空间,感受诗词蕴含的深厚韵味与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泂《报宁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