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秋景雁初飞":江水倒映着秋天的景色,大雁开始南飞,
"沙尾长樯发渐稀":江边沙滩尾部,远行的船只渐渐稀少。
# 沙尾长:自注:龙舒本作帆。
"惆怅无因见范蠡":心中惆怅,因为无法像范蠡那样自由洒脱,
"夕阳长送钓船归":夕阳久久地映照着,送回那一艘艘钓船。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江涵秋景雁初飞,沙尾长樯发渐稀”,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江景、初飞的大雁以及渐渐稀少的帆船,烘托出送别时的惆怅氛围。借自然之景,抒内心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用典:“惆怅无因见范蠡”,引用范蠡的典故,范蠡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功成身退,泛舟江湖。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2. 分段赏析
《望之将行》首句描绘出一幅江水倒映着秋天景色,大雁开始南飞的画面,点明了季节,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悠远、苍茫的氛围。次句写江边沙滩尾部,远行的船只渐渐稀少,暗示友人的船也即将离开,从侧面烘托出送别时的不舍与惆怅。第三句借用范蠡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蕴含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为何不能像范蠡那样自由洒脱。末句以景作结,既呼应前文秋景,又以“长送”二字赋予画面动态感,隐含对归隐生活的永恒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