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月夜夜满":真正的月亮夜夜圆满无缺,
"妄见有盈亏":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有圆有缺。
"譬如匣中镜":就像匣中的镜子,
"一成岂合离":一旦制成又怎会开裂分离。
"腥蟆与狡兔":那食月的蛤蟆与捣药的玉兔传说,
"谬及丹桂枝":竟无端牵连上月中的丹桂桂枝。
"我今尽扫荡":如今我要将这些谬误一概扫清,
"庶识真月为":希望能真正认识月亮的本质。
1. 分段赏析
“真月夜夜满,妄见有盈亏”,开篇直入主题,以“真月”与“妄见”形成鲜明对立。诗人打破常识认知,断言月亮本自“夜夜满”,所谓“盈亏”不过是世人肉眼的错觉。此句以哲学思辨颠覆经验认知,暗合佛道思想中“万法唯心造”的理念,世人所见的“盈亏”并非真相,而是心识分别产生的虚妄判断,直指世人对表象的执着。“譬如匣中镜,一成岂合离”,以“匣中镜”为喻,进一步阐释“真月圆满”的本质。铜镜一旦铸成,便永恒完整,不因外界视角或时间推移而“合离”。此喻既承接首联“真月无盈亏”的论断,又延伸至对“本质恒定”的哲学思考:真理如圆月、铜镜,本自圆满自足,世人所见的“变化”不过是观察角度或认知局限的产物。比喻贴切通俗,便于读者领悟“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腥蟆与狡兔,谬及丹桂枝”,转笔批判世俗对月亮的附会传说。蟾蜍食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均为古代神话中与月亮相关的意象,诗人以“谬及”二字断然否定其真实性,指斥这些传说不过是后人强加于月亮的虚妄想象。此联以神话典故中心,直斥为“谬误”,体现出对盲目信从传统观念的反思。“我今尽扫荡,庶识真月”,为收束全诗,以“扫荡”二字彰显破尽虚妄的决心:诗人宣称要彻底清除世人对月亮的种种误解,包括神话传说与肉眼所见的“盈亏”,以抵达对“真月”本质的认知。“庶识”二字稍敛锋芒,以“希望”语气收束,暗示“识真月”需经历破除执念的过程,而非简单否定即可达成。此句既和首联遥相呼应,又暗合“唯有去除表象与成见,才能触及根本”的道理,也体现出宋代文人“格物致知”的精神。
上一篇:宋·晁说之《缺门还王三兄师文》
下一篇:宋·晁说之《书怀二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