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谢玄晖":为什么像谢朓那样,
"临峦且怅齐":面对山峦却满心惆怅。
"想非逢锦绣":想来若不是遇到美好的锦绣风光,
"应只见蒿藜":就应该只能见到野草荆棘。
"今日三千牍":如今有众多的文书,
"昭天十六奎":可与天上的十六奎星相辉映。
"煌煌鸣佩璐":玉佩发出明亮的声响,
"灿灿动旌霓":旌旗鲜艳夺目随风飘动。
"服众称擒虎":能服众就如同擒住猛虎,
"超群许拔犀":超群出众就像拔出犀角。
"品轻龙尾砚":看轻龙尾砚这种物品,
"时样凤头篦":追求时尚样式的凤头篦。
"弃若文公席":这些东西如同被孔子丢弃的坐席一样,
"危如墨子梯":又像墨子的云梯那样危险。
"只宜驰大路":只适合在大路上奔驰前行,
"争可访幽蹊":怎么能去探寻那幽深的小路。
"我亦惭强韵":我也惭愧自己勉强押韵,
"君能出巨题":而您却能提出重大的题目。
"笑言容委曲":说说笑笑间可以包容曲折委婉,
"良宴幸招携":有幸能在美好的宴会上与您相聚。
"黄菊开应满":黄菊应该已经开得漫山遍野了,
"清霜压莫低":清霜不要压得太低。
# 压:原作厌,据四库本改。
"谁人倾鲁酒":有谁能倒出鲁地的美酒,
"更复啖韩鸡":再加上品尝韩地的鸡。
1. 分段赏析
“何事谢玄晖,临峦且怅齐”,诗人开篇借谢玄晖之事起兴,以疑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谢玄晖面对山峦为何会产生惆怅之感,为全诗营造出一种略带迷茫与思索的氛围。“想非逢锦绣,应只见蒿藜”,承接上句,诗人想象谢玄晖所见之景,若不是遇到美好的锦绣之景,大概就只能见到荒芜的蒿藜,通过“锦绣”与“蒿藜”的鲜明对比,强化了景色的反差,暗示了人生境遇的不同与世事的无常。“今日三千牍,昭天十六奎”,“三千牍”显示出今日文章之多,“昭天十六奎”则仿佛这些文章能够上达天庭,映照星宿,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文章的影响与气势。“煌煌鸣佩璐,灿灿动旌霓”,此句运用了对偶和叠词,“煌煌”“灿灿”形象地描绘出玉佩闪耀、旌旗飘动的绚丽场景,营造出一种华丽、壮观的氛围,暗示了某种盛大的场面或辉煌的气象。“服众称擒虎,超群许拔犀”,以“擒虎”“拔犀”来比喻能够服众和超群的能力,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对具有非凡才能之人的赞赏,体现出一种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与推崇。“品轻龙尾砚,时样凤头篦”,“龙尾砚”本是珍贵之物,却言“品轻”,而“凤头篦”突出其时尚样式,通过对这两种物品的描写,感慨时人注重外表等虚浮之物,而轻视内在品质或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弃若文公席,危如墨子梯”,前半句用晋文公曾抛弃旧席的典故,后半句以墨子之梯的危险来作比,表明有些事物或行为如同文公之席一样容易被舍弃,而有些则像墨子之梯那样充满危险,借古事来表达对世事变幻、安危无常的感慨。“只宜驰大路,争可访幽蹊”,诗人在此表明态度,认为应该在大路上驰骋前行,怎么可以去探寻那幽深的小路呢,运用对比,以“大路”与“幽蹊”象征不同的人生道路或选择,表达出一种对正道、坦途的追求,以及对偏离正道的警惕。“我亦惭强韵,君能出巨题”,诗人自谦说自己对于勉强作诗韵感到惭愧,而称赞对方能够提出重大的题目,通过自我与对方的对比,表现出诗人的谦逊,同时也流露出对对方才学的钦佩。“笑言容委曲,良宴幸招携”,描绘了在美好的宴会上,大家带着笑容,言语中包含着委婉的情意,庆幸能够在宴会上相聚,此句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欢乐、融洽的氛围,表达出对友人相聚的珍惜与喜悦之情。“黄菊开应满,清霜压莫低”,“黄菊开应满”描绘了黄菊盛开、漫山遍野的景象,给人以绚烂、美好的感觉,而“清霜压莫低”则写出了清霜压下,菊花却不屈服的姿态,借景抒情,以菊花象征一种坚韧、高洁的品质,暗示了在艰难环境中也要保持自我的精神。“谁人倾鲁酒,更复啖韩鸡”,以“倾鲁酒”“啖韩鸡”的行为,展现出一种豪放、畅快的情景,或许是诗人希望能够有这样的时刻,与友人尽情饮酒食肉,忘却烦恼,在豪放中透露出一种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种热烈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