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yuè
jiǔ
dēng
xuán
shān

朝代:唐作者:卢照邻浏览量:2
jiǔ
yuè
jiǔ
tiào
shān
chuān
guī
xīn
guī
wàng
fēng
yān
xiāng
gòng
zhuó
jīn
huā
jiǔ
wàn
tóng
bēi
hóng
鸿
yàn
tiān

译文

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远在他乡和大伙喝着菊花酒,身隔万里伤心望着雁飞南天。

逐句剖析

"九月九日眺山川":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

#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归心归望积风烟":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 积风烟:极言山川阻隔,风烟弥漫。

"他乡共酌金花酒":远在他乡和大伙喝着菊花酒,

# 金花酒:即菊花酒。菊花色黄,称黄花,又称金花。重阳节饮菊花酒,是传统习俗。

"万里同悲鸿雁天":身隔万里伤心望着雁飞南天。

# 鸿雁天:鸿雁飞翔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随后,第二句巧妙地从动态描写转而深入心境刻画。诗人并未直白吐露“归心归望”的浓烈情感,而是将其巧妙寄寓于缭绕的“风烟”之中,含蓄蕴藉。后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他乡高山之上,虽与众人共饮菊花酒,却因与故乡远隔万里,只能满怀惆怅地凝望鸿雁飞向南方。此景此情,深切地抒发了诗人那难以排遣的思归之情。整首诗立意新颖独特,构思细腻入微,情感真挚动人,读罢令人心生共鸣,感慨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是唐代诗人卢照邻所作,总章二年(669年),卢照邻赴益州新都就任。彼时,王勃担任沛王府修撰,却因撰写《斗鸡檄》触怒唐高宗,于当年六月被逐出沛王府,而后远游至西蜀。秋冬之际,卢照邻从益州辗转来到梓州。恰逢九月九日重阳节,在蜀地为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玄武山。期间,三人吟诗唱和,这首诗便是卢照邻当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思乡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之中恰逢重阳佳节,于登高望远时的所见之景,营造出一种既开阔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体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浓浓的思归情怀。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衬苦,“人情已厌南中苦”直白地道出诗人在南方已饱受愁苦,归心似箭。而后一句“鸿雁那从北地来”,诗人看到鸿雁从北方飞来,可自己却不能如鸿雁一般自由北归故乡。这里以鸿雁能够从北方而来,反衬诗人自身困于南方无法北归的无奈与愁苦,更加突出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重阳节,作为传统佳节,登高之俗古已有之。游子漂泊在外,思乡之情本就萦绕心间,此刻登高,自然会极目远眺故乡的山川。此句生动且准确地勾勒出游子在当下情境中望乡的举动。次句巧妙转换,从外在动态过渡到内心情绪的刻画。诗人“归心归望”的情感,并非直白袒露,而是巧妙寄寓于“风烟”之中。一个“积”字,力重千钧,深刻地道出了归心与归望的深厚程度。风烟越是浓郁广袤,诗人心中的思归之情便愈发浓烈深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归思如厚云堆积,浓郁厚重。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他乡的高山之上,与众人一同饮着应节的菊花酒。然而,此地与故乡相隔万里之遥,只能满心伤感地凝望鸿雁向着南天飞去。重阳时节,登高饮菊花酒乃传统习俗,此处饮酒这一行为本是叙事,但游子在思归心切之际,难免会多饮几杯,借酒以消解那浓浓的乡愁,这便是于叙事之中巧妙融入情感;饮酒意在消愁,在这一平常叙事里,寄托着深深的乡愁。“鸿雁天”则是写景,描绘鸿雁南飞之景。诗人本是范阳人,大雁能够南飞,而自己却无法北归故乡,景中饱含着难以言说的思归之情。

4. 作品点评

杨慎曾将卢照邻此诗与王勃的《蜀中九日》相提并论,认为二者颇为雷同。《蜀中九日》写道:“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然而事实上,这两首诗恰好适合相互参读。王、卢二人的《九日》诗,尽管题材一致,构思也有相似之处,但细细品味,却各有妙处。王勃诗的结句,以看似痴情、无理却精妙的发问,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对南方生活的厌倦情绪。而卢照邻诗的结句,则巧妙地借助大雁南飞的景象,反衬出自己无法北归故乡的深切乡思。两首诗的结尾皆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虽表达的情感相近,艺术特色却大不相同,绝非抄袭雷同所能概括。它们均立意清新,情感真挚动人,构思精巧细密,结构完整和谐,堪称唐人绝句中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王、杨、卢、骆当时体”的独特魅力。实际上,卢照邻的诗作以“适意”为宗旨,不追求华丽繁缛的辞藻,题材涉猎广泛。其诗情感深沉而流丽,风格雄劲且自然,还常常富有奇幻独特的幻想色彩。无论是在“初唐四杰”之中,还是于整个唐初诗坛上,卢照邻的诗歌成就都极为突出,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人诗句,不厌雷同,绝句尤多。

明杨慎《升庵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下一篇:唐·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