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轻如笑处":风轻拂之处如同微笑,
"露重似啼时":露水滴落之时好似泪啼。
"只向笑啼处":只需前往那微笑与泪啼交织之处,
"浓香惹满衣":便会发现浓郁的花香已染满衣襟。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卒后赐谥康节。先祖为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邵雍是理学象数派创立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诗多为随口成章的闲适之作,诗风平易明畅,语言浅近通俗而往往寓以理趣机锋,亦有被讥为有韵之语录者,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又被称为“击壤体”。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1. 分段赏析
“风轻如笑处,露重似啼时”这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特征。首句“风轻如笑处”将轻柔的风比作“笑”,赋予其愉悦与温和的情感,展现了风轻拂时的柔美与惬意。次句“露重似啼时”则将浓重的露水比作“啼”,赋予其一种哀婉与深沉的情感,表现了露水凝聚时的凝重与静谧。这两句通过“笑”与“啼”的对比,不仅生动地刻画了风与露的不同状态,还隐含了对自然变化的深刻观察与感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与细腻表达。一个“笑”字和一个“啼”字,将自然景物拟人化,使风与露仿佛具有了情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只向笑啼处,浓香惹满衣”这两句聚焦于花香沾染衣物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意境。前一句“只向笑啼处”承接上文,点明诗人将注意力集中于风与露交织的自然环境中,展现了其沉浸于自然之美的状态。后一句“浓香惹满衣”则通过“浓香”与“满衣”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花香浓郁、沾染衣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与陶醉。这两句语言清新,意境宁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流露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态度,为全诗增添了浓郁的情感色彩与艺术魅力。一个“惹”字,巧妙地将花香与衣物联系起来,使香气仿佛有了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上一篇:宋·范成大《百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