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àng
táo
shā
·
·
lǐng
mài
qiū
cán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lǐng
mài
qiū
cán
chū
dān
jiàng
shā
náng
shuǐ
jīng
wán
tiān
jiào
shēng
chù
yuǎn
jìn
cháng
ān
wǎng
shì
kāi
yuán
fēi
piān
lián
cóng
hún
sàn
wéi
guān
zhǐ
yǒu
hóng
chén
驿
shǐ
使
mǎn
yǎn
shān

译文

五岭地区麦收尽。荔枝初熟穿丹衣。绛紫纱皱里,装一水晶丸。可惜老天让它生的远。不靠近长安。回忆天宝时往事,贵妃特别爱荔枝。一旦香消马嵬驿。依旧红尘新丰道,不见驿使送荔枝,满眼所见,郁郁葱葱一骊山。

逐句剖析

"五岭麦秋残":五岭地区麦收尽。

# 麦秋:指麦子收获的季节,农历四月。《礼记·月令》:“孟夏麦秋至。”陈浩注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卖则秋,故云秋麦。”秋,此处指谷物成熟。,五岭:位于湖南与广州交界处的大余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

"荔子初丹":荔枝初熟穿丹衣。

# 丹:变红。

"绛纱囊里水晶丸":绛紫纱皱里,装一水晶丸。

# 水晶丸:指荔枝果肉莹白如水晶。,绛纱:红纱,此指荔枝红色外壳。

"可惜天教生处远":可惜老天让它生的远。

"不近长安":不靠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回忆天宝时往事,

# 开元:唐明皇李隆基所用年号。

"妃子偏怜":贵妃特别爱荔枝。

# 妃子: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

"一从魂散马嵬关":一旦香消马嵬驿。

# 魂散马嵬关:唐明皇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唐明皇奔蜀,行至马嵬,军队不行,逼唐明皇刺死杨贵妃。马嵬关:即马嵬坡,在今陕西兴平西。

"只有红尘无驿使":依旧红尘新丰道,不见驿使送荔枝,

"满眼骊山":满眼所见,郁郁葱葱一骊山。

# 骊山:在陕西临潼,唐时为避暑胜地,唐明皇于此地造华清池,常与杨贵妃休憩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是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的一首咏史词。上阕描绘五岭地区麦收将尽时,荔枝开始成熟,如绛纱囊包裹着水晶丸般诱人。但可惜它生长在偏远之地,远离长安。下阕追忆开元年间,杨贵妃特别喜爱荔枝,为博美人一笑,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从南方快马加鞭运送荔枝。然而,随着杨贵妃在马嵬驿香消玉殒,曾经快马送荔枝扬起的红尘不再,如今只剩下满眼的骊山。整首词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统治者骄奢淫逸行为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词,全词以荔枝为切入点,回忆唐朝开元年间杨贵妃喜食荔枝的历史事件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借古讽今,含蓄地批判了统治者为满足私欲而不顾民生的行为。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通过讲述唐玄宗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这一历史事件,影射批判当下统治者不顾百姓疾苦,为满足个人私欲而肆意挥霍的行为,以古事警醒今人。化用:“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化用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含蓄地指出荔枝生长在远离长安的南方,为了让杨贵妃能吃到新鲜荔枝,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

3. 分段赏析

上阕:“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开篇描绘五岭地区麦子将熟,荔枝初红的景象,以“绛纱囊里水晶丸”形象地写出荔枝的外观,色泽鲜艳,果肉晶莹。“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笔锋一转,感慨荔枝虽美,却生长在偏远之地,引出下阕关于荔枝与长安的历史故事,为下文怀古抒情做铺垫。下阕:“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直接点明回忆开元年间杨贵妃对荔枝的偏爱,揭示了荔枝与唐朝宫廷的联系。“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杨贵妃在马嵬驿香消玉殒后,曾经为送荔枝而扬起的红尘依旧,但快马加鞭的驿使已不再,只剩下骊山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这几句通过今昔对比,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深刻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同时委婉地批判了统治者的骄奢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应法孙《霓裳中序第一·愁云翠万叠》

下一篇:宋·晁谦之《南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