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
·
zhuì
yún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3
zhuì
yún
liú
shuǐ
nán
guī
hèn
shí
xiū
xīn
qiū
lián
rěn
lèi
néng
shì
tuō
āi
xián
xián
yuàn
xiāng
féng
zhī
yǒu
xiāng
féng
fǒu

译文

落下的雨滴已经离开了云层,流出去的水难以回到原来的河湾。留下的遗憾和悔恨何时能够停止呢,内心的痛苦就像秋天的莲花一样苦涩。想要忍住泪水却唱不出歌来,试着通过哀怨的琴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琴声仿佛在诉说着希望再次相逢的愿望,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再次相逢呢。

逐句剖析

"坠雨已辞云":落下的雨滴已经离开了云层,

"流水难归浦":流出去的水难以回到原来的河湾。

"遗恨几时休":留下的遗憾和悔恨何时能够停止呢,

"心抵秋莲苦":内心的痛苦就像秋天的莲花一样苦涩。

# 秋莲苦:秋莲结子,莲子心苦。

"忍泪不能歌":想要忍住泪水却唱不出歌来,

"试托哀弦语":试着通过哀怨的琴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试托哀弦语:意将哀伤之情寄于乐器的弹奏之中。

"弦语愿相逢":琴声仿佛在诉说着希望再次相逢的愿望,

"知有相逢否":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再次相逢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坠雨已辞云》是宋代诗人晏几道写的一首词。这是一阙抒发离别哀愁的词作。起首即以坠落的雨滴、不息的流水起兴,形象地映照出重逢之不易,往昔的欢愉亦成过往云烟。继而三两言,直抒胸臆,道出离恨绵延不绝,致使内心深处的愁绪难以消散。下片承续上片意境,试图借哀怨的琴弦倾诉满腔离愁,渴望重逢一刻,却又深知那重逢的缘分已然消逝。全词上下片各设一问,实则表达的是同一份深情厚意,足见相思之情深切,离愁之重难以承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于闺怨题材。借女子口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借弦抒情等方式,表达了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以及对相逢的期盼,尽显哀怨惆怅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起首两句借日常之景寓浅显之理。雨滴一旦脱离乌云,便无法重返苍穹;江河一旦汇入大海,亦无法回流至源头,这些自然现象无不昭示着一个朴素的真理——离别容易重逢难,甚至可能预示着生离死别后的永不相见。“遗恨绵绵何时了,心如秋日莲之苦。”将离别之痛喻为“遗恨”,足见分离之久远,又以秋莲之苦相较,更添一份“心”之共鸣,细腻入微。下片转而描绘为消解相思所做的种种努力与挣扎,其间波澜起伏,尽显小晏文笔之精妙。初时欲借歌声以抒怀,古语云:“悲歌可代哭泣,远望仿佛归途。”然而,“泪盈眶而歌不成”,未启唇已泪如泉涌。继而求助于琴弦,“欲借哀弦诉衷肠”,并在弦音中寄托重逢之愿,似乎也得到了回应,“弦中寓相逢”,弦音里满含着期盼相逢的美好寓意。尽管深知这仅是自我慰藉,却仍紧紧握住这缕微弱且飘渺的希望。“不知能否再相逢?”最后的疑问中,那一丝希望依旧未曾熄灭。

3. 作品点评

《生查子·坠雨已辞云》是一首借女子之口细腻抒发离别相思之痛的词作,离别与相思作为词坛亘古不变的主题,若缺乏独特之处,便难以触动读者的心弦,吸引他们的目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英孙《岳王墓》

下一篇:宋·应法孙《霓裳中序第一·愁云翠万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