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素石净无泥":洁白的沙子和白色的石头,地面干净得没有一点泥土,
"橘刺藤梢已不迷":橘树的尖刺和藤蔓的枝梢清晰可见,不再让人感到迷茫。
"牛放远山连雁鹜":把牛群放牧在远处的山上,牛群与空中的大雁、野鸭连成一片,
"蛙鸣废沼下凫鹥":废弃的池沼中,青蛙在鸣叫,野鸭在池水中嬉戏。
"终年去国空弹铗":我整年离开家乡,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只能徒然地感慨,
"尽日看云且杖藜":整日拄着藜杖,悠闲地看着天上的云彩。
"久客诸侯成底事":长期客居在各地,到底成就了什么事,
"幸逢宽政免推挤":幸运的是遇到了宽厚的政令,才免去了被排挤的困境。
1. 分段赏析
首联“白沙素石净无泥,橘刺藤梢已不迷”两句是描写山中的道路与植物。“白沙素石”描绘出山路的洁净,没有丝毫泥泞,展现出环境的清幽;“净无泥”三字直白却有力,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洁净感。“橘刺藤梢已不迷”则写出了橘树的刺和藤蔓的梢头清晰可辨,不再让人感到迷惑,侧面烘托出山中环境的清朗,同时也暗含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境逐渐明朗,为全诗奠定了宁静、清爽的基调。颔联“牛放远山连雁鹜,蛙鸣废沼下凫鹥”两句描绘了山中的动态场景。“牛放远山”展现出一幅悠然的放牧画面,远处的牛群与天空中的雁鹜相连,使视野开阔,意境深远;“连”字巧妙地将不同空间的景象串联起来,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蛙鸣废沼”以听觉描写,突出了废沼的生机,“下凫鹥”则描绘了野鸭在水中活动的情景,“鸣”和“下”两个动词,一动一听,生动地勾勒出山中动物的自在生活,使整个画面充满活力,动静结合,富有情趣。颈联“终年去国空弹铗,尽日看云且杖藜”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生活状态。“终年去国”点明诗人长期离开家乡,漂泊在外;“空弹铗”化用冯谖弹铗的典故,表达诗人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只能徒然感慨,体现出怀才不遇的无奈。“尽日看云且杖藜”则描绘出诗人整日拄着藜杖看云的悠然状态,“看云”这一行为,既表现出诗人在现实无奈下寻求精神寄托,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两种情感相互交织,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心境。尾联“久客诸侯成底事,幸逢宽政免推挤”两句是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庆幸。“久客诸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长期寄身于诸侯之间的漂泊生活,“成底事”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出诗人对自己多年在外却一事无成的迷茫与困惑。“幸逢宽政免推挤”则笔锋一转,庆幸自己遇到宽仁的政治环境,免于遭受排挤迫害,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同时也委婉地表达出对官场倾轧的厌恶,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宋·晁公溯《送李绍祖通判宁江》
下一篇:宋·晁公溯《中岩十八咏·止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