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天萧索":傍晚的江边,十分寂寞,
# 萧索:萧条落寞。
"断蓬踪迹":我像折断了的蓬草,到处飘飞,
# 断蓬:断根的蓬草,因风而四处飘飞,常以喻游子。
"乘兴兰棹东游":如今兴致一来,又乘船向东游荡。
# 兰棹:木兰树所制之桨,此以指船。
"三吴风景":三吴地区的风景历历在目,
# 三吴:江浙一带地名,具体何指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苏州、润州、湖州,此处指苏州。
"姑苏台榭":苏州一带的亭台楼榭稀疏零落,
# 姑苏:山名,在苏州西南,上有吴王夫差所筑之姑苏台。
"牢落暮霭初收":孤寂冷清,傍晚时分的云雾刚刚消散。
# 牢落:荒凉冷落。
"夫差旧国":这往昔属于夫差的国土,
# 夫差:春秋时吴国国君,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一度称霸,后为越王勾践所灭,自杀而死。夫差都苏州,故称苏州为夫差旧国。
"香径没、徒有荒丘":芳香馥郁的花径都湮没了,空自留下座座荒凉的小山岗。
# 香径:飘满花香的园中小路,即指宫廷园圃,越曾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香径”亦暗示西施。
"繁华处":繁华的景象,
"悄无睹":已经看不见,
"惟闻麋鹿呦呦":只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
# 呦呦:拟鹿鸣叫声,《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怀想当年,夫差徒然运筹帷幄,不停指挥战斗,
# 决战:指夫差二年,吴越会稽一战。
"图王取霸无休":为的是称霸逞强。
# 图王取霸:谋求称霸一方。
"江山如画":江山似图画那样美丽,
"云涛烟浪":翻涌的云海烟波,
"翻输范蠡扁舟":竟反不如范蠡的一叶扁舟。
#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句践灭吴,后泛舟隐于五湖。此句意为夫差曾不可一世,然结局反不如范蠡,虽漂流在野,无显赫的权势地位,却能保全性命。,翻输:反而不如。
"验前经旧史":验证前代经典与史书记载,
# 验:查验。此句意为查验前代经史,那些风流英雄下场往往可悲,如同夫差。
"嗟漫哉、当日风流":可叹昔日的辉煌风流,如今只剩徒然虚名。
"斜阳暮草茫茫":夕阳斜照着无边的野草,
"尽成万古遗愁":就像那永不消逝的愁情,一片怆廉。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古词。介绍了词人柳永暮秋登临姑苏台,游览春秋吴国旧迹时的所见,描绘了晚天萧索、断壁残垣、枯草斜阳等荒落景象,体现了吴国昔日繁华与当下衰败的强烈反差,营造出一种苍凉浑厚的意境,表达了词人深沉浓烈的兴亡之感,以及在萧索荒落景物中交织的对历史沧桑和人生的反思。这是一首写怀古的词,借姑苏台上的荒芜之景,写出了历史的兴衰变迁、人生的无常以及对往昔的追忆与喟叹。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晚天萧索,断鸿声里,斜阳暮”,通过描绘傍晚时分,天空冷落凄凉,离群的孤雁发出哀鸣,残阳西斜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萧瑟的氛围,这既是眼前所见实景,又融入了柳永宦游他乡的落寞之感,他远离故土,仕途漂泊,面对如此景象,内心的惆怅自然与景交融,让读者仿佛能切身感受到他的心境。对比:“对江山如画,忆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前半句着眼当下,看到苏州的江山景色依旧美丽如画;后半句则回溯历史,遥想当年这里曾是各方势力追逐繁华、你争我夺之地,与如今相对平静却不复往昔辉煌的景象对比,凸显出历史兴衰交替,也抒发了柳永对朝代更迭、繁华易逝的感慨。用典:“叹门外楼头”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以及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还在宫中与宠妃寻欢作乐的典故,以古喻今,暗示即使曾经繁华一时,若沉迷享乐、不思进取,也难逃覆灭厄运,借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思考,也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避免直白的议论。
3. 分段赏析
上片写景,叙述三吴美好的自然风光,引发出怀古伤今之思。“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薄暮的天空散发着萧索的凉意,我像无根之飞蓬浪迹天涯,乘兴驾舟东游。开篇点出了东游的时间背景。“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因西南有姑苏山,有姑苏台建于其上而得名。三吴的风景,姑苏的亭台,全都笼罩在沉沉的暮色中。“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当年的御阶宫道已被乱石衰草所埋没,昔日的繁华景象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一片麋鹿哀鸣的荒凉山丘。“麋鹿呦呦”,据《史记·淮南王传》载:“王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帐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麇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后人以麋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此处开启下片,引发了柳永词鉴赏词人的怀古之思。下片追忆春秋吴越争霸的旧事,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兴亡慨叹。“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据《史记》载:“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报姑苏也。”想当年,吴越争霸,堂堂夫差空有运筹之志,却不知审时度势,图王争霸无止无休,最终招致了亡国之灾。越败姑苏之后,对吴称臣。吴王刚愎自用,不听伍子胥劝谏放虎归山,将越王勾践君臣放归越国,给自己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之后又频频兴师北伐,与齐、晋等北方诸侯强国争霸,劳民伤财。越王趁机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志在报复,最终在越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反攻下,仓惶败溃,落得身死亡国的下场。“空”字,意味深远,饱含了对吴国兴亡的深深感叹。“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意谓吴王好大喜功,“图王取霸无休”,反将大好河山拱手输给了泛舟五湖的范蠡,可叹啊,前朝旧史中不知有多少灰飞烟灭的风流人物。“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斜日里衰草连天,历史的长河中涌动着不尽的千古遗愁。
4. 作品点评
这首咏史诗乃诗人即兴挥就,初读便觉意境雄浑深沉,格调冷峻苍凉。全篇布局挥洒自如,行文如流水潺潺却又气势磅礴。回首漫漫历史,它仿若一阵疾风,卷走的是岁月的满身尘埃,只留一片空旷。在这浩渺无垠、奔涌不息的时间长河里,个体的力量渺小得近乎可怜,恰似沧海中的一粒微粟,轻易就被滔滔洪流所淹没,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且看那“江山如画,云涛烟浪”之景,山川壮丽,云霞翻涌,烟波浩渺,可这看似绝美的景致背后,隐藏的却是历史车轮无情碾过的辙印。一代代王朝更迭,一位位英雄落幕,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除了给后世之人遗留下无尽的喟叹,再无其他。人们站在时光的这一端,望着那已经远逝的往昔,满心怅惘,却又无可奈何。
# (“验前经旧史”五句)只数语,便抵得无数怀古伤高之致。
清词人郑文焯《乐章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