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之南有牛渚":历阳的南面有牛渚这个地方,
# 历阳:古郡名。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因南有历水而得名。历阳在长江北岸,牛渚在长江南岸,隔江相望。
"一风微吹万舟阻":一阵微风就能吹得万艘船只无法前行。
"华戎蛮蜀支百川":华戎、蛮蜀等地的众多河流汇聚成大江,
# 支百川:形容支流甚多。支:一作“古”。,蛮蜀:南蛮和西蜀。此泛指长江以南和西南地区。,华戎:古指华夏与戎狄。此泛指长江以北和西北地区。
"合为大江神所躔":仿佛被神灵所主宰。
# 躔:兽走过的足迹。亦泛指经行、践历。
"山盘水怒不得泄":山势盘旋,水流汹涌,无法宣泄,
"到此乃有无穷渊":到这里形成了无尽的深渊。
"朱衣乘车作官府":那些身着朱衣、乘坐华车的官员,
# 朱衣:赤衣。《晋书·温峤传》:“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车马,或著赤衣者。夜梦神谓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据此,朱衣乘车均指水怪。
"操制生杀非无权":掌握着生杀大权,但在这里也无能为力。
"阴灵秘怪不欲露":神秘的灵怪不愿轻易露面,
"毁犀得祸岂偶然":毁坏犀牛角而招致灾祸,难道是偶然的吗?
# 岂:张本作却。,毁:焚烧。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历阳之南有牛渚,一风微吹万舟阻。”诗人开篇点明牛渚的地理位置,位于历阳(今安徽和县)之南。微风轻拂,却能阻挡万艘船只的通行,突出了牛渚的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力量的强大。第三、句:“华戎蛮蜀古百川,合为大江神所躔。”此联描绘了牛渚的水系特点。华戎、蛮蜀等地的众多河流汇聚于此,形成了浩瀚的大江,仿佛被神灵所守护。诗人通过“神所躔”暗示了牛渚的神秘与神圣。第五、六句:“山盘水怒不得泄,到此乃有无穷渊。”诗人进一步描写牛渚的自然景观。山势盘旋,水流汹涌,无法宣泄,形成了深不可测的深渊。此联通过“山盘水怒”和“无穷渊”的描写,展现了牛渚的险峻与神秘。第七、八句:“朱衣乘车作官庥,操制生杀非无权。”诗人转向对人类权力的描写。朱衣官员乘车而来,掌握着生杀大权,但面对牛渚的自然力量,人类的权力显得微不足道。后两句:“阴灵秘怪不欲露,毁犀得祸岂偶然。”诗人以传说中的“毁犀得祸”为例,暗示牛渚的神秘力量不容小觑。阴灵秘怪不愿轻易露面,而人类的妄为可能会招致灾祸。
上一篇:宋·杜安世《端正好》
下一篇:宋·王安石《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