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头梅花时":天台山的峰顶正值梅花绽放之际,
"天台仙人去不归":山中的仙人已离去,再未归来。
"晓猿夜鹤不堪听":破晓的猿啼与夜半的鹤唳,声声凄清不忍卒听,
"丹井药炉何所依":炼丹的井与熬药的炉,如今还能依存何处。
"老竹数竿濒碧涧":几竿苍老的翠竹斜倚在青碧的溪涧旁,
"寒鸦几点饯斜晖":寒鸦零星飞过,似在送别西沉的斜阳。
"幽人无限萦心事":隐居之人怀揣无尽愁绪,
"未得工夫隐翠微":终究未得闲暇,隐入青翠山峦的深处。
1. 分段赏析
首联:“天台山头梅花时,天台仙人去不归”“天台山”指浙东道教名山,常与仙真传说相关联。“仙人去不归”不仅指传说中的仙踪难觅,更暗含作者追寻前人足迹却不得其踪的怅惘,契合白玉蟾作为道教南宗第五祖的身份和寻道、访道、弘道的心路历程。“梅花时”点明时节,其孤高清寒意象象征作者坚守的清修品格。两句“天台”的重复,在回环咏叹中强化了对仙道境界的向往与当下难以企及的失落感。颔联:“晓猿夜鹤不堪听,丹井药炉何所依”“晓猿夜鹤”之声本是山居清幽之伴,但“不堪听”陡转,揭示出诗人内心的烦扰无法融入此清境。“丹井药炉”是道教炼丹的器物。“何所依”三字分量极重:它直指修道者面临的核心困境。这不仅表达了面对“仙人去不归”后的迷茫孤独感,更深层地反映了修行者在特定阶段可能经历的信仰或修行上的困惑与空虚感。颈联:“老竹数竿濒碧涧,寒鸦几点饯斜晖”此联景物描写精炼而富有深意。“老竹濒碧涧”意象组合坚韧与恒久,展现修道所需之孤傲性。“寒鸦饯斜晖”则以“饯”字描写动态场景,寒鸦的“几点”墨色与斜射的微弱光辉相交织,构成一幅孤寂萧瑟的图景。“寒”“老”“斜”字眼共同渲染出时光流逝、生命易逝与周遭环境的荒疏寂寥,深层烘托着修行路上的孤寂心境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尾联:“幽人无限萦心事,未得工夫隐翠微”“幽人”:这里特指山中修道之人。“萦心事”侧重于修道者内心的重负,包括但不限于:对道业未成的焦虑、对师承或法脉断绝的忧虑、弘道的使命感、个人悟道的困惑、以及如何超越时间流逝实现真隐真修的思虑等。这是修道过程中的“心事”,而非一般隐士的世俗烦恼。“未得工夫隐翠微”是点睛之笔。“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更象征心无挂碍、与道合一的超然隐逸境界。“未得工夫”表面说“没时间”,实则深刻揭露了“心隐”的艰难,导致即使身居仙境般的“翠微”,也未能真正达到内丹派所追求的“心死神活”、形神俱妙之“真隐”状态。此句是对内丹修炼强调“性命双修”、“心法”反映。尾联的自嘲有力总结了全诗的核心矛盾——仙境追寻与内心困境、道心之向往与现实之窘迫。核心在于修道的心境障碍,而非不能归隐山林。
上一篇:宋·白玉蟾《曲肱诗二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白玉蟾《丫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