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iū
yuè
èr

朝代:宋作者:白玉蟾浏览量:1
qián
táng
jiāng
shàng
xuě
fēi
huā
rén
zài
tiān
biān
fàn
hǎi
chá
què
shēng
xīng
dǒu
luò
héng
é
shū
shuí
jiā

译文

钱塘江上,浪花像雪花一样飞溅,人仿佛在天边乘坐着泛海的木筏。乌鹊一声啼叫,仿佛星斗都随之坠落,嫦娥梳妆打扮后,不知要前往谁家。

逐句剖析

"钱唐江上雪飞花":钱塘江上,浪花像雪花一样飞溅,

"人在天边泛海槎":人仿佛在天边乘坐着泛海的木筏。

"乌鹊一声星斗落":乌鹊一声啼叫,仿佛星斗都随之坠落,

"姮娥梳洗去谁家":嫦娥梳妆打扮后,不知要前往谁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秋月(其二)》是南宋白玉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主题围绕中秋月夜的想象与情思。首句描绘钱塘江如雪飞花的景象,营造出空灵氛围;次句写人在天边乘槎泛海,充满奇幻色彩;三句“乌鹊一声星斗落”,以动衬静,展现出宇宙的神秘;尾句“姮娥梳洗去谁家”,对嫦娥的去向发出疑问,增添了诗的空灵与遐想。运用想象(如泛海槎、问姮娥)、以动衬静(乌鹊声衬星斗落)。此诗以其独特的奇幻想象与空灵意境,展现出白玉蟾的诗歌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能启发读者对宇宙、神话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钱唐江上雪飞花”,“雪飞花”是此句重点。这三个字运用比喻,将钱塘江面上的景象比作雪花飘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江面在特定情境下朦胧、空灵的状态。在中秋月夜,这一描写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既点明地点是钱塘江,又为全诗奠定了空灵、清幽的基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如梦的江景之中。次句赏析“人在天边泛海槎”,“泛海槎”为关键。槎,指木筏。诗人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自己在天边乘槎泛海的情景。“泛海槎”这一意象充满奇幻色彩,展现出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仿佛远离人间烟火,遨游于天际。此句进一步拓展了诗歌意境,为后文更奇幻的想象埋下伏笔,体现出诗人浪漫的情怀和对自由、超脱境界的向往。第三句“乌鹊一声星斗落”,“乌鹊”和“星斗落”是重点。“乌鹊”的鸣叫是动态描写,而“星斗落”则是一种夸张且极具想象力的表达。以乌鹊的一声鸣叫,衬出星斗仿佛随之落下,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在静谧的夜空中,乌鹊的鸣叫打破寂静,而“星斗落”更增添了神秘色彩,营造出一种静谧却又充满奇幻感的宇宙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尾句“姮娥梳洗去谁家”,“姮娥”和“去谁家”是关键。姮娥即嫦娥,是神话人物。诗人打破传统神话中嫦娥在月宫的固定模式,对她的去向发出疑问。“去谁家”引发读者无限遐想,嫦娥离开月宫去了哪里?这一疑问使诗歌充满空灵、奇幻的色彩,从对现实景象的描写转向对神话世界的想象,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白玉蟾《题三清殿后壁》

下一篇:宋·白玉蟾《游杨梓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