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guā
yín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3
chū
jīn
pèi
dāo
zhuó
cāng
píng
qiān
diǎn
hóng
yīng
táo
tuán
huáng
shuǐ
jīng
xià
yàn
dùn
chú
yān
huǒ
chǐ
齿
biàn
便
zuò
bīng
xuě
shēng
cháng
ān
qīng
shuō
shào
píng
zhēng
hàn
cháo
zuò
gōng
qīng

译文

拔出镶金的佩刀,劈开青翠如玉的西瓜。瓜瓤露出,像千点红樱桃般鲜艳,瓜肉晶莹,似一团黄水晶般透亮。吃下去,立刻消解了夏日的燥热,咬一口,齿间便响起冰雪般的清脆声响。长安城里人人夸赞邵平种瓜的清雅闲适,可比起他在汉朝时做高官的风光,又怎能相比呢。

逐句剖析

"拔出金佩刀":拔出镶金的佩刀,

"斫破苍玉瓶":劈开青翠如玉的西瓜。

# 苍玉瓶:指皮色墨绿、形体长圆的西瓜。

"千点红樱桃":瓜瓤露出,像千点红樱桃般鲜艳,

# 红樱桃:喻朱红色的西瓜籽。

"一团黄水晶":瓜肉晶莹,似一团黄水晶般透亮。

# 黄水晶:喻西瓜的黄沙瓤。

"下咽顿除烟火气":吃下去,立刻消解了夏日的燥热,

"入齿便作冰雪声":咬一口,齿间便响起冰雪般的清脆声响。

"长安清富说邵平":长安城里人人夸赞邵平种瓜的清雅闲适,

"争如汉朝作公卿":可比起他在汉朝时做高官的风光,又怎能相比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瓜吟》是宋末元初文天祥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夏日切瓜的日常场景入笔,通过“金佩刀”与“苍玉瓶”的鲜明对比,生动刻画出西瓜的外形与色泽。诗中“红樱桃”与“黄水晶”的比喻,将瓜瓤的诱人质感描绘得活灵活现;“冰雪声”的通感手法,更让读者仿佛亲尝西瓜的清凉滋味。末尾借邵平种瓜的典故,在闲适的笔调中暗含对气节的坚守,使这首生活小诗在清新明快之余,又平添几分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生活小诗。诗人用金刀破瓜的生动画面,描绘了夏日吃西瓜的清爽感受,从红瓤黄肉的色彩到冰凉的滋味,写得活灵活现。末尾借邵平种瓜的典故,淡淡带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开篇以动态描写切入,用“金佩刀”与“苍玉瓶”形成色彩与质感的对比,前者凌厉贵重,后者温润清透,暗喻西瓜外皮的青翠光滑。一个“斫”字赋予切瓜动作豪迈之气,仿佛武士挥刀般爽利,瞬间打破夏日沉闷,画面感极强。“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聚焦瓜瓤细节,“红樱桃”比喻西瓜籽的鲜亮饱满,点缀其间;“黄水晶”则形容瓜肉晶莹透亮,如宝石般诱人。两句从局部到整体,通过“千点”“一团”的数量对比,既写实又带夸张,将寻常吃瓜场景升华为视觉盛宴。“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从味觉与听觉联动刻画西瓜的消暑效果。“烟火气”指夏日燥热,而“顿除”强调清凉感的即时性;“冰雪声”以通感手法,将咀嚼的脆响比作冰雪碎裂声,既突出瓜肉冰爽,又赋予食用过程诗意节奏。“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尾联借典抒怀,以秦代东陵侯邵平种瓜的典故,暗讽趋炎附势之徒。表面写长安富贵者议论邵平不如汉朝公卿显达,实则反语——邵平甘于布衣种瓜的淡泊,恰与诗人坚守气节的心志相通。文天祥借此委婉表达对南宋投降派的不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与义《幽窗》

下一篇:宋·陆游《观长安城图》

猜你喜欢